敷貼藥

FU TIE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4%
肺經 14%
膀胱經 9%
腎經 9%
胃經 9%
心經 4%
小腸經 4%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大腸經 4%
肝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紫荊皮在敷貼藥方中,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項特性:

一、活血化瘀: 紫荊皮性味苦寒,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二、清熱解毒: 紫荊皮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濕疹等皮膚病症。在敷貼藥方中,可配合其他藥物,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癢的作用。

因此,紫荊皮常被用於敷貼藥方,以發揮其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治療相關病症。

中藥方劑敷貼藥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獨活性溫,味辛,歸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效。敷貼於患處,可驅散寒邪,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治療風寒濕痹:獨活對於風寒濕痹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敷貼藥中加入獨活,可針對性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炎症,緩解疼痛。

因此,獨活在敷貼藥中常被應用於風寒濕痹、關節疼痛等症狀的治療。

方劑中使用白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止血生肌:白芨性寒,味甘苦,歸肺、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消腫生肌之效。其富含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可促進傷口癒合,抑制炎症反應,對於外傷出血、潰瘍、燒傷燙傷等引起的出血和創面癒合均有顯著療效。
  2. 收斂止痛:白芨能收斂止痛,對於因外傷引起的疼痛和腫脹,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白芨常被用於外敷藥物,以治療各種皮膚外傷,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潰瘍、燒傷燙傷等。

中藥方劑中,敷貼藥包含大黃,主要是利用其 瀉熱通便消腫止痛 的功效。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敷貼藥通常用於外敷治療,而大黃的藥性能夠 消散局部炎症緩解疼痛,同時 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滲透到患處,達到治療目的。

此外,大黃還具有 抗菌消炎 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病菌滋生,防止感染。因此,在一些外敷藥方中,大黃的加入可以 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劑中,敷貼藥使用天南星,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消腫止痛: 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的功效。其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疼痛,以及風寒濕痺引起的關節疼痛,具有較好的療效。敷貼藥直接作用於患處,能更好地發揮天南星的消腫止痛作用。
  2. 活血化瘀: 天南星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瘀血腫痛、跌打損傷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敷貼藥通常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共同發揮作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方劑中加入羌活,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特性:

  1. 祛風除濕止痛: 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善於祛風寒濕,止痛止癢。若患者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疼痛、瘙癢等症狀,則可用羌活散寒除濕,止痛止癢。
  2. 疏散風邪,通絡止痛: 羌活具有疏散風邪,通經活絡的作用。若患者因風邪外襲,導致經絡不通,則可用羌活疏風散寒,通絡止痛。

因此,在敷貼藥中加入羌活,可有效治療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各種疼痛、瘙癢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敷貼藥」

組成:

  • 紫荊皮: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瘡癤腫痛、皮膚瘙癢、丹毒等症。

  • 獨活:味辛、性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頭痛、身痛、腰痛、風濕痹痛等症。

  • 白笈:味苦、性寒,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活血化瘀、止血、化腐生肌等功效。主治金瘡不瘥、癰疽腫痛、皮膚瘙癢等症。

  • 大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主治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症。

  • 天南星:味辛、性溫,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主治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風濕痺痛、中風、癲癇、破傷風;各種咳喘痰多、痰難咯出之症;胸悶、脹氣、食積不化;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腳氣病等濕熱病症;水腫、淋閉、瘡腫、癰疽等症。

  • 羌活:味辛、性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主治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

功效:

  • 敷貼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發散風寒等功效。

  • 主治各種瘡癤,如瘡瘍腫痛、皮膚瘙癢、丹毒等症。

用法:

  • 將敷貼藥研成細末,加入適量水或油調成糊狀,外敷患處。

  • 敷貼藥一般外敷24小時,每日換藥一次。

注意事項:

  • 敷貼藥外用,不宜內服。

  • 敷貼藥不宜敷於破潰處。

  • 敷貼藥不宜敷於兒童和孕婦的腹部。

  • 敷貼藥不宜久敷,以免引起皮膚刺激。

總結:

中藥方劑「敷貼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發散風寒等功效,主治各種瘡癤,如瘡瘍腫痛、皮膚瘙癢、丹毒等症。敷貼藥外用,不宜內服,敷貼藥不宜敷於破潰處,敷貼藥不宜敷於兒童和孕婦的腹部,敷貼藥不宜久敷,以免引起皮膚刺激。

傳統服藥法


紫荊皮、獨活、白及、大黃、南星、羌活各等分。
上為細末。
冷水調貼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敷貼藥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 本品性味辛溫,有發散作用,不宜長期使用。
  • 使用本品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敷貼藥,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九一引《王氏集驗方》。 組成:紫荊皮、獨活、白及、大黃、南星、羌活各等分。 主治:諸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