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膽子油

鴉膽子油

YA DAN ZI YOU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大腸經 50%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鴉膽子油方劑中,包含鴉膽子,乃因鴉膽子本身富含油脂,而此油脂正是方劑的核心成分。鴉膽子油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如驅蟲、抗菌、消炎等。因此,鴉膽子油方劑以鴉膽子為主要組成,旨在利用其油脂的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鴉膽子油的藥效源於其富含的生物鹼、脂肪酸等成分。這些成分協同作用,發揮驅蟲、抗菌、消炎等作用,並可有效治療多種疾病。因此,鴉膽子油方劑以鴉膽子為主要組成,方能充分發揮其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鴉膽子油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自古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疣疾,特別是「扁平疣」與「尋常疣」。中醫認為疣多因風熱毒邪搏於肌膚,或肝虛血燥、氣血凝滯所致。鴉膽子性味苦寒,有毒,傳統被歸為清熱解毒、腐蝕贅疣之藥,其外用直接作用於疣體,能「殺蟲」「去腐生新」,使疣體萎縮脫落。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推論:

  1. 單方峻藥直攻病所
    方中僅用鴉膽子一味,取其種仁油脂成分,集中藥力。中醫理論中,疣體屬局部「有形之邪」,需以猛烈藥性直接破結。鴉膽子油含具細胞毒性的苦味素(如鴉膽子素bruceine)、酚類化合物,能破壞疣體細胞結構,使之壞死脫落。

  2. 乙醚萃取增效原理
    古人雖無乙醚現代化學概念,但製法體現「取油提純」思想。乙醚萃取可分離出脂溶性有效成分(如鴉膽子油酸),增強局部滲透力與腐蝕性,使藥效集中於疣體,減少對周邊皮膚的損傷。

  3. 「以毒攻毒」治法
    鴉膽子本身具毒性,其油狀提取物能引發局部炎症反應,促使免疫系統識別並清除受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的異常增生組織,符合中醫「毒邪去則疣自消」的邏輯。

  4. 外用直達病位
    避開口服毒性,通過點塗使藥力透入疣體基底,切斷疣體血供與營養,使其乾枯脫落。此用法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辨證思維,針對局部病機施治。

傳統服藥法


鴉膽子30克。
去疣。
將鴉膽子剝去殼,取仁搗碎,置瓶中,加入乙醚略高過為度,隔2小時後,將上層浮油倒於平底玻璃皿中,等乙醚揮發後即得鴉膽子油,裝小瓶中備用。
用牙扦挑取很少鴉膽子油小心點於扁平疣或尋常疣。不要碰及好皮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鴉膽子油, 出處:《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鴉膽子30g。 主治:去疣。主治:扁平疣、尋常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