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鴉膽子仁軟膏
YA DAN ZI REN RUAN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大腸經 50%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鴉膽子仁軟膏中含有鴉膽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鴉膽子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其性苦寒,入肺、脾、大腸經,能驅除寄生蟲,並有效抑制皮膚真菌和細菌的生長,對於濕疹、癬症、皮炎等皮膚病具有較好的療效。
- 鴉膽子仁易於製成外用藥物:其果仁含有豐富的油脂和活性成分,易於加工製成軟膏,方便塗抹於患處,且能有效地發揮其藥效。
因此,鴉膽子仁軟膏中加入鴉膽子,能夠有效地治療皮膚疾病,並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瘢痕疙瘩在中醫古籍中多歸屬「肉蜈蚣」、「蟹足腫」等範疇,成因常與「氣滯血瘀」、「痰濕結聚」或「餘毒未清」相關。此症表現為皮膚隆起腫硬、色暗紅或淡紅,多因外傷、癰疽癒後,局部氣血凝滯所致。古人認為,此類頑固性皮損需以「腐蝕消堅」、「化瘀散結」之品外治,直接作用於病灶以軟化堅積。
鴉膽子仁自古為外用要藥,其性苦寒有毒,具強烈「腐蝕贅疣」、「攻毒蝕瘡」之效。唐代《本草拾遺》載其「主惡瘡、疥癬」,明代《本草綱目》更明確指出能「去積滯、腐爛贅肉」。用於瘢痕疙瘩,正是取其腐蝕消堅之力,破壞過度增生之纖維組織,輔以凡士林緩和刺激性,逐漸軟化瘢痕。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君藥:鴉膽子仁(單味成方)
- 現代藥理研究顯示,鴉膽子仁含鴉膽子苦素、脂肪油等成分,具細胞毒性與腐蝕作用,能誘導病變組織壞死、脫落。
- 其「化瘀散結」機制可能與抑制纖維母細胞過度增殖、促進膠原蛋白降解有關,直接干預瘢痕的病理結構。
輔材:凡士林
- 凡士林屬惰性基質,無藥理活性,但能隔絕空氣、緩釋鴉膽子成分,減少局部刺激,延長藥物作用時間。
- 其油性基質有助軟化角質層,促進鴉膽子有效成分滲透至深層組織,增強蝕瘢之效。
配伍特點與治療邏輯
- 此方簡峻,單用鴉膽子仁而不配伍其他緩和藥物,顯示其針對「頑固有形之結」的專一性。
- 古代外治瘢痕多主張「以毒攻毒」,鴉膽子腐蝕之力可視為「破而後立」:先破壞異常增生組織,再待健康皮肉新生。
- 現代觀點看,此方或通過誘導局部輕度炎症反應,啟動組織重塑機制,從而減輕瘢痕厚度。
綜論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峻藥緩攻」的思路,以單味鴉膽子仁為核心,憑其腐蝕之性直達病所,凡士林為佐制其烈性。然瘢痕疙瘩成因複雜,古方所述功效需結合體質辨證,非所有類型均適用。其治療原理融合傳統「蝕瘡消癥」經驗與現代藥理作用,為「以簡馭繁」之典範。
傳統服藥法
鴉膽子仁(研碎)30克。
凡土林加至 100克,調勻外用。
用時膠布剪洞,如病灶大貼上,再敷藥膏,上蓋紗布,每2天換1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鴉膽子仁軟膏,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鴉膽子仁(研碎)30g。 主治:瘢痕疙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