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聖丹

至聖丹

ZHI SHENG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大腸經 50%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至聖丹中包含鴉膽子,主要基於其驅蟲功效。鴉膽子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殺蟲消積的功效。其主要成分為葫蘆素,能有效抑制蟲體的生長,並使蟲體麻痺,從而達到驅蟲目的。此外,鴉膽子還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緩解因寄生蟲引起的炎症反應。

然而,鴉膽子毒性較大,使用時需嚴格控制劑量,並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服用,以免造成身體損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至聖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至聖丹」專治「冷痢久瀉,百方無驗者」,即寒濕久痢、脾胃虛冷、遷延不癒之證。此類痢瀉多因脾陽不振、寒濕內蘊,導致下利清稀、反復發作,常規溫補或收澀藥物無效時使用。古人取其「至聖」之名,強調其對頑固痢疾的特殊療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主藥:鴉膽子

  • 性味功效:鴉膽子性苦寒,有毒,傳統用於清熱解毒、燥濕殺蟲,尤擅治痢疾、瘧疾。
  • 用藥特點
    • 取「全仁」不用碎者,因完整種仁藥力集中,緩釋性強,避免過度刺激腸胃。
    • 以桂圓肉(大圓肉)包裹,一則掩蓋苦味,二則藉其甘溫緩和鴉膽子寒毒,保護胃氣。
    • 空腹吞服、飯食壓之,使藥力直達下焦腸道,發揮局部治療作用。

2. 配伍與服法邏輯

  • 劑量年齡分級
    • 小兒臟腑嬌嫩,用量遞減(3-5歲20粒,10歲30粒),成人氣血充盛,用49粒(取「天數」之極,象徵藥力至強)。
    • 每包粒數(小兒3粒、成人7粒)可能與經絡氣數相關,七為少陽之數,三為生發之基,意在調和臟腑氣機。
  • 禁忌緣由
    • 忌葷酒、鴨肉,因酒性濕熱、葷腥膩滯,易助濕生痰,妨礙藥效;鴨肉性涼,可能加重寒濕痼疾。

3. 治療原理推論

  • 寒熱並調:鴉膽子雖性寒,但所治「冷痢」實為寒濕夾雜腸道濕熱瘀毒,其苦寒能清局部濕熱,配合桂圓肉之溫,形成「寒藥熱服」之法,避免傷陽。
  • 毒藥攻邪:鴉膽子有毒,然「藥不瞑眩,厥疾弗瘳」,其毒性可峻除腸道濕毒、殺蟲止痢,針對久痢頑固病根。
  • 靶向給藥:空腹吞服不嚼碎,使藥材直達大腸,局部作用於腸道黏膜,類似現代「腸溶給藥」概念。

三、潛在機轉假設

古人雖無微生物學知識,但鴉膽子現代研究證實含苦木素類成分,具抗菌、抗阿米巴原蟲作用,可能透過抑制病原體、消除腸道炎症而治痢。其「緊包吞服」巧妙避開胃酸破壞,確保藥效發揮於腸道,體現古人對藥物作用部位的直觀理解。

結論:此方以毒攻毒,寒溫並施,專攻頑固冷痢,其組方思維結合藥性、服法、禁忌,形成一套完整治療體系,反映中醫「辨證用毒」的獨特智慧。

傳統服藥法


鴉膽子。
用小鐵鎚輕敲其殼,殼破肉出,其大如米,敲碎者不用,專取全仁用之。
3-5歲兒20余粒,10余歲者30多粒,大人則49粒,取大圓肉包之,小兒1包3粒,大人1包7粒,緊包,空腹吞下,以飯食壓之,使其下行。
服時忌葷酒三日,戒鴨肉一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產後眩暈

相同名稱方劑


至聖丹, 出處:《綱目拾遺》卷五。 組成:鴉膽子。 主治:冷痢久瀉,百方無驗者。

至聖丹, 出處:《家庭治病新書》。 組成:全蠍16隻,蟬退1錢,天麻1錢,制白附子1錢,辰砂1錢,僵蠶1錢,制南星1錢,麝香5分,防風2錢。 主治:小兒吐瀉或久痢後,胃虛脾慢,四肢口鼻氣冷,沉困不醒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