斂瘡散

斂瘡散

LIAN CHU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5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胃經 17%
肺經 15%
脾經 14%
膀胱經 11%
心經 8%
腎經 5%
小腸經 5%
肝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心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斂瘡散中加入滑石,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燥濕:滑石性寒滑,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功。瘡瘍多因濕熱蘊結而生,滑石可清熱燥濕,將蘊積於瘡瘍之濕熱排出,從而減輕炎症反應。

二、收斂止癢:滑石性質滑利,能收斂瘡面,防止滲液,並可止癢,改善瘡瘍患者的瘙癢症狀。同時,滑石還能促進瘡瘍的癒合,加速病程恢復。

「斂瘡散」方劑中使用「花蕊石」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花蕊石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瘡瘍腫痛,紅腫熱痛等症狀,花蕊石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二、 收斂生肌,止血止癢: 花蕊石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促進潰瘍面癒合,減少傷口分泌物,同時還可止血止癢,減輕患者的不適。

因此,花蕊石在「斂瘡散」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效地改善瘡瘍腫痛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提高療效。

斂瘡散中加入雞內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化瘀: 雞內金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化瘀血的功效。斂瘡散中常伴有外傷、感染導致的瘀血腫痛,雞內金能幫助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2. 健脾開胃: 雞內金亦能健脾開胃,促進消化吸收,有利於傷口修復所需的營養物質供應。對於因脾胃虛弱而導致的傷口難以癒合者,雞內金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總之,雞內金在斂瘡散中發揮消積化瘀、健脾開胃的作用,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提高治療效果。

斂瘡散中包含白芨,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一、收斂止血:白芨性寒,味苦甘,入肺、肝、腎經,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作用。其黏液質富含多糖類物質,能形成保護膜,促進傷口癒合,減少出血。

二、消腫生肌:白芨還具有一定的消腫作用,能緩解傷口周圍的炎症反應,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總之,白芨在斂瘡散中發揮著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作用,有助於傷口快速癒合。

斂瘡散方中使用白蘞,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生肌斂瘡:白蘞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生肌斂瘡的功效。對於瘡瘍感染、熱毒壅盛所致的紅腫熱痛,白蘞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2. 消腫止痛:白蘞藥性偏寒,能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疼痛,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白蘞在斂瘡散方中,可發揮清熱解毒、生肌斂瘡、消腫止痛等作用,有助於快速修復傷口,促進傷口癒合。

斂瘡散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瘡瘍腫痛、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紅腫等症狀,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有助於傷口癒合。
  2. 生肌斂瘡,促進癒合: 乳香具有生肌斂瘡之功效,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對於潰瘍、瘡瘍等外傷,乳香可以加速傷口收斂,促進癒合,減少疤痕形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斂瘡散主治「癰疽、瘡毒」,專攻瘡瘍後期膿血已盡或潰瘍久不斂口者。其功效可歸納為:

  1. 收斂生肌:促進瘡面癒合,減少滲液。
  2. 止血定痛:緩解潰瘍出血與疼痛。
  3. 解毒化腐:輕度清除殘餘腐肉,防止熱毒滯留。

此方適用於瘡瘍「由陽轉陰」階段,邪毒已衰而正氣未復,呈現瘡口色淡、膿稀難斂之證,體現「煨膿長肉」之治療思路。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分類與協同作用

  1. 礦物收斂劑

    • 滑石(炭煅):煅後增強收澀力,吸附瘡面滲液,形成保護膜。
    • 花蕊石(炭煅):煅製後酸澀性增,止血斂瘡,尤善治「金瘡」。
    • (豸虎)丹(煅):即鉛丹煅製,減毒性而留收斂,助瘡口癒合。
    • 組合邏輯:三藥皆經煅燒,質地鬆脆易附著瘡面,共奏「燥濕—止血—斂瘡」之效。
  2. 生肌活血劑

    • 白及:黏膩收斂,修復瘡面,「生新肉,除潰爛」。
    • 白蘞:微寒清解餘熱,防斂藥助邪,「散結消腫」佐制過於溫澀。
    • 滴乳香:活血止痛,促進局部血行,「氣血活則瘡自斂」。
    • 雞內金:消積化腐,輕度「祛腐生新」,兼助藥物滲透。

(二)配伍特點

  • 剛柔並濟:礦物藥燥烈收澀為主,佐以白及、乳香等有機藥調和,防過燥傷肌。
  • 動靜結合:乳香活血防瘀滯,白蘞清解防閉邪,雞內金消導防留腐,使斂而不滯。
  • 製法增效:滑石、花蕊石煅燒後,物理結構變化,吸附力增強,與白及等黏性藥協同「封瘡」效果更佳。

(三)治療原理推論

  1. 局部作用
    • 炭類藥物吸附滲液,形成乾燥環境,抑制細菌繁殖。
    • 白及、乳香等形成藥膜保護瘡面,減少外界刺激。
  2. 整體調節
    • 煅礦物藥收斂可降低瘡面「過度炎症反應」,促進修復。
    • 乳香改善局部循環,糾正「瘀—腐—虛」惡性循環。

此方體現「祛腐—活血—生肌」三階梯思維,雖名「斂瘡」,實涵清解餘邪之能,契合「祛邪務盡」之瘡科要則。

傳統服藥法


軟滑石半兩,花蕊石半兩,雞內金半兩,白及3錢半,白蘞2錢半,(豸虎)丹(煅)1錢,滴乳香1錢。
滑石、花蕊石炭燒通紅,碗覆泥地一伏時,為細末,次入余藥末研和。
乾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斂瘡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二。 組成:軟滑石半兩,花蕊石半兩,雞內金半兩,白及3錢半,白蘞2錢半,(豸虎)丹(煅)1錢,滴乳香1錢。 主治:癰疽、瘡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