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中加入血竭,通常與白鴿肉搭配使用,以達到活血化瘀、止痛生肌的效果。
血竭性味苦、辛、溫,入心、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生肌、消腫止血的功效。白鴿肉性味甘、平,入脾、肺經,具有滋陰潤肺、益氣健脾的作用。
將血竭與白鴿肉搭配使用,可利用血竭的活血化瘀作用,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而白鴿肉的滋補作用則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加速傷口修復。
因此,白鴿肉方劑中加入血竭,可以更好地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白鴿肉」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用於「乾血痨」,為古代所指的一種虛勞疾患,多因長期陰血耗損、瘀血內結所致。常見症狀包括形體消瘦、肌膚乾燥、面色晦暗、經閉不行、潮熱盜汗等,屬陰虛血瘀之重證。此方以血肉有情之品(白鴿)配合活血峻藥(血竭),意在攻補兼施,破瘀生新。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白鴿肉:
- 《本草綱目》載鴿肉「解諸藥毒,調精益氣」,具滋補肝腎、益氣養血之效。其性平味鹹,能入血分,作為載體助藥力直達病所,兼緩和血竭峻烈之性。
- 去肝腸以避臟器積毒,專取純淨血肉之滋養力。
血竭:
- 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的樹脂,味甘鹹、性平,專入血分,《唐本草》稱其「主五臟邪氣,破積血」。此方依病程久暫調整劑量(一至三年漸增),推測病情越久,瘀結越深,需更峻猛的化瘀力。
- 血竭能散瘀定痛、生肌止血,與白鴿共煮,可溶解其脂溶性成分,促進瘀血分解吸收。
無灰酒煎煮:
- 無灰酒(純米酒不掺石灰)溫通血脈,助藥力宣行,增強活血化瘀之效。
- 極爛烹煮使藥食充分融合,易於吸收,適合虛羸患者。
輔用白煮肉:
- 若服後心慌(可能因瘀血驟動或血竭藥性峻烈),以平淡的白煮肉(如豬肉)緩和胃氣,安定中焦,防藥力過猛傷正。
三、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以「補虛破瘀」為核心:
- 攻邪:血竭直搗乾血痨的病理基礎——「久瘀」,破除經絡壅滯。
- 扶正:白鴿肉補益精血,填補長期虧虛,助新血再生。
- 酒行藥勢:酒作為溶媒與引經藥,強化活血效果,並導藥入血分。
綜上,「白鴿肉」方體現了「以通為補」的治法,針對乾血痨虛中夾瘀的特性,通過食療形式緩攻緩補,避免單純攻伐傷正,符合中醫「峻藥緩用」的智慧。
傳統服藥法
白鴿子1只(去肝腸,淨), 血竭(一年者1兩,二年者2兩,三年者3兩,為末,入鴿內)。
以線縫住,用無灰酒煮極爛。令病人食之,瘀血自行;如心中慌亂,白煮肉1塊,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白鴿肉, 出處:《仙拈集》卷三。 組成:白鴿子1隻(去肝腸,淨),血竭(1年者1兩,2年者2兩,3年者3兩,爲末,入鴿內)。 主治:乾血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