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菖散

桂菖散

GUI CH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9.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3%
肝經 23%
膀胱經 14%
肺經 14%
腎經 14%
脾經 8%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桂菖散中包含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通絡止痛: 桂枝性溫,味辛,入肺、心、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凝滯經絡所致的疼痛,桂枝能溫經散寒,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止痛效果。
  2. 調和營衛,扶正祛邪: 桂枝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使機體抵抗力增強,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對於外感風寒、內傷寒邪所致的疾病,桂枝能溫經散寒,驅除寒邪,促進機體恢復。

桂菖散方中包含石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化濕止嘔: 石菖蒲性辛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止嘔的功效。桂菖蒲散主治痰濁阻竅、神志昏迷、嘔吐不止等症狀,石菖蒲可通過開竅醒神,化解痰濁,改善神志,並止嘔止逆,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2. 芳香化濕,健脾開胃: 石菖蒲氣味芳香,具有芳香化濕、健脾開胃的功效。桂菖蒲散中常與其他芳香化濕藥物配伍,如蒼朮、藿香等,共同起到化濕解暑、健脾開胃的作用,進一步增強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桂菖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劑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小兒急中風,失音不語」,乃針對小兒突發風邪閉阻清竅、痰濁壅滯所致之語言功能喪失。急中風屬外風或內風上擾,風痰阻絡則舌強不語。方中以溫通開竅為主要方向,急治其標,促使氣機通暢、音聲得復。

組成與方義邏輯

  1. 桂心(1兩)

    • 性味辛甘大熱,歸心、腎、脾經,具溫陽通脈、散寒開閉之效。
    • 於此方中取其「通」性:一則溫通心陽,助氣血上榮於舌本;二則散經絡寒凝,破除風痰閉阻之勢,恢復氣機升降。
  2. 石菖蒲(1分)

    • 性味辛溫,歸心、胃經,為化痰開竅要藥。
    • 其辛香走竄,能化濕豁痰、醒神益智,直接針對痰濁蒙蔽清竅之病機。《神農本草經》謂其「開心孔,通九竅」,尤擅治痰阻失語。

配伍原理

  • 溫通與開竅並行:桂心偏入血分,溫通經脈以助氣血運行;石菖蒲偏走氣分,開竅化痰以解神機閉塞。二者辛溫相合,協同破除痰瘀風邪之結滯。
  • 比例考量:桂心量重(1兩),石菖蒲輕用(1分),突顯以溫通為本、開竅為輔,符合「急中風」多因寒閉或陽虛風動之病機。

治療機轉推論

  1. 風痰解散:小兒臟腑嬌嫩,風邪易夾痰內襲。方中桂心散外風、溫內寒,石菖蒲化內痰,共祛病理產物。
  2. 竅道得開:舌為心之苗,心陽不通則舌蹇不語。桂心助心陽,石菖蒲開心竅,使神機復運而語言自出。
  3. 特殊用法深義:大病後不語屬正虛痰留,以豬膽汁(苦寒)調服,既反佐桂心之溫燥,又能清殘餘痰熱,標本兼顧。

總結
此方簡而力專,針對「閉證」急症,以溫通開閉為核心。後世或可延伸用於成人寒痰閉竅之失語,然需辨證屬寒、屬痰者為宜。

傳統服藥法


桂心1兩,石菖蒲1分。
上為末。
3歲1錢,水煎服。若大病後不語者,用豬膽汁調下,末語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聲音嘶啞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桂菖散, 出處:《玉機微義》卷五十。 組成:桂心1兩,石菖蒲1分。 主治:小兒急中風,失音不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