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瓊液膏方劑中包含鬧羊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鬧羊花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活血化瘀: 鬧羊花也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因此,瓊液膏方劑中加入鬧羊花,旨在通過其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瓊液膏方劑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瓊液膏常用於治療瘀血阻滯、經血不通等症,紅花可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狀況,提升藥效。
- 緩解疼痛:紅花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症,並有止痛作用。瓊液膏中加入紅花,可減輕患者的疼痛不適,提高療效。
瓊液膏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利尿通淋:蒲黃性涼,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有助於排泄體內濕熱,緩解小便不利、淋痛等症狀。瓊液膏多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尿路感染、膀胱炎等疾病,蒲黃的利尿通淋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清熱利濕、消炎止痛的療效。
- 活血化瘀:蒲黃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瓊液膏中常加入其他活血化瘀藥材,如丹參、赤芍等,蒲黃的加入可以加強藥效,共同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瓊液膏方劑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祛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瓊液膏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症,白芷可以幫助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
- 通竅止咳: 白芷亦可通鼻竅,利咽喉,對於因風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白芷能有效改善症狀。瓊液膏中加入白芷,可以增強其通竅止咳之效。
總之,白芷在瓊液膏方劑中發揮著祛風止痛、通竅止咳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瓊液膏方中加入當歸尾,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增強補血功效:當歸尾性溫和,較當歸身更擅長補血養血,且偏重於養血潤燥,與瓊液膏中其他滋陰潤燥藥材相輔相成,提升整體補血效果。
- 協調藥性:當歸尾味甘,能緩解方中其他藥材的燥性,使整體藥性更加平和,避免燥熱傷陰,更適合長期服用。
因此,瓊液膏中加入當歸尾,不僅增強補血功效,更能協調藥性,使方劑更溫和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瓊液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醫宗金鑒》,主治「夾拶所傷」。夾拶為古代刑具所致之外傷,泛指受壓、夾擊或鈍器所致的皮肉瘀腫、疼痛甚或筋骨折損。其功效標舉「止疼活血」,可知此方針對外傷後氣血瘀滯、經絡阻塞而設,通過活血散瘀、消腫定痛,促進局部損傷修復。
組成與邏輯推理
- 鬧羊花:辛溫有毒,具強力麻醉止痛之效,古多外用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此方取其速效鎮痛,緩解夾拶後劇痛。
- 紅花:辛溫活血,善通經散瘀,助消散局部血腫,與鬧羊花相配,既止痛又祛瘀。
- 蒲黃:甘平,能止血化瘀,尤適新傷出血未止或瘀血內停,防止瘀血留滯加重腫痛。
- 白芷:辛溫走表,祛風散寒、消腫排膿,可引藥透達肌表,兼防外傷後邪毒內侵。
- 歸尾:專於活血破瘀,針對瘀血停滯之痛,助通絡散結。
外用製劑之治療原理
- 麻油浸泡炸枯:以油脂為基質,萃取藥物脂溶性成分,增強滲透力,直達病所。
- 黃蠟、白蠟:作為賦形劑,凝固成膏,便於貼敷患處,緩釋藥效。
- 乳香、沒藥:二藥皆具活血止痛、生肌斂瘡之效,加強方中化瘀定痛之功。
- 冰片:辛涼走竄,能散鬱火、透皮竅,助諸藥深入肌腠,兼清熱防腐。
全方以「通瘀-止痛-生新」為軸,外治局部損傷:鬧羊花麻醉止痛治標,紅花、歸尾、蒲黃活血化瘀治本,白芷防邪固表,乳沒冰片協同增效。油脂膏劑形式更適合外傷貼敷,避免內服毒劇藥(如鬧羊花)之風險,體現中醫外治法「就近祛邪」之智慧。
傳統服藥法
鬧羊花2兩,紅花2兩,蒲黃2兩,白芷2兩,歸尾2兩。
止疼活血。
上以麻油1斤,浸藥七日,炸枯,濾去滓,入黃蠟、白蠟各1兩熔化,稍溫,入乳香、沒藥末各6錢,冰片6分,和勻收用。
《金鑒》本方用法:攤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有出血傾向者,應慎用。
相關疾病
面部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瓊液膏, 出處:《外科大成》卷四。 組成:鬧羊花2兩,紅花2兩,蒲黃2兩,白芷2兩,歸尾2兩。 主治:止疼活血。主治:夾拶所傷。
瓊液膏, 出處:《臞仙活人心方》卷下。 組成:熊膽1錢,牛黃1錢,龍腦半錢(爲末),蕤仁1錢(去皮),硼砂1錢(爲末),黃連1兩,蜂蜜2兩。 主治:遠年近日一切不療眼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