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症神效散

膨症神效散

PENG ZHENG SHEN XIA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揣摩有得集》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8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胃經 20%
大腸經 20%
肺經 10%
腎經 10%
膀胱經 10%
小腸經 10%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膨症神效散中包含麥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健脾: 麥芽性味甘涼,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功效。膨症多由脾胃濕熱、氣滯痰阻引起,麥芽可消食化積,降低脾胃負擔,改善消化功能,從而緩解膨症。
  2. 行氣化痰: 麥芽能行氣化痰,有助於疏通氣機,消除痰濕積聚,從而緩解因痰濁阻滯所致的膨脹感。

麥芽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配伍,共同發揮消食化積、行氣化痰的功效,達到治療膨症的目的。

膨症神效散中添加檳榔,主要是利用其消積導滯的功效。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胃、大腸經,具有消食導滯、驅蟲殺蟲、降逆止嘔等作用。

在膨症的治療中,檳榔可幫助消化積滯,促進腸胃蠕動,減少腹脹。此外,檳榔還可利水消腫,減輕水腫症狀,有助於改善膨症的整體狀況。

膨症神效散中包含甘遂,主要基於其強力利水消腫之效。甘遂味苦性寒,入脾、膀胱經,具有瀉水逐飲、消腫散結之功效。對於水腫、腹水、痰飲等症狀,甘遂能有效驅散水邪,達到消腫利水的目的。此外,甘遂對於積聚於體內的痰濁也有很好的化解作用,能幫助患者消除積聚在體內的痰飲,改善呼吸系統功能。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膨症神效散]主治「膨症」,即中醫所述之「臌脹」。臌脹乃指腹部脹大如鼓、青筋暴露之症,多因氣、血、水瘀積於腹內所致,與現代醫學之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水腫等病症相似。此方以「神效」為名,強調其針對頑固性水腫脹滿之效,結合藥後調養(豬肝、鯽魚)與飲食禁忌(忌鹽醋百日),體現傳統「攻邪—補養—調攝」之治療思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方劑組成分析

  • 炒麥芽(1錢)
    性味甘平,歸脾胃經。傳統用於消食化積、行氣疏肝,尤其善解麪食、穀物之積滯。於臌脹病中,可調理脾胃氣機,助運化而減腹脹,間接疏利肝氣(肝氣鬱滯常為臌脹成因)。
  • 檳榔(1錢)
    性辛溫,歸胃、大腸經。具破氣行滯、利水消腫之效,古稱能「下氣除脹,逐水殺蟲」。其辛散之力可破氣結,溫通之性助水濕下行,直接針對氣滯水停之病機。
  • 甘遂(1錢)
    性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為峻下逐水要藥,力專攻逐胸腹積水,《神農本草經》謂其「主大腹疝瘕,腹滿,面目浮腫」。此藥為方中主攻邪之品,藉其迅猛之力導水濕從二便而出。

三藥配伍,以 甘遂峻下逐水 為君,直擊水濕壅滯; 檳榔破氣行水 為臣,助甘遂疏通氣機; 炒麥芽健脾消積 為佐,緩和峻藥傷胃之弊,兼調後天之本。全方攻逐為主,佐以調中,體現「急則治標」之法。

2. 治療階段設計

  • 初期(80天內):以散劑攻邪為主,黃酒送服增強藥力透達。甘遂、檳榔協力逐水破積,炒麥芽護胃防傷正。
  • 中期(80天後):改用 豬肝焙乾為末 服食。豬肝味甘苦性溫,補肝養血,《本草綱目》載其「補肝明目,療虛脹」。此階段邪水已去大半,以血肉有情之品滋養肝體,防逐水過後陰血耗損。
  • 後期(百日後):以 鯽魚補養 。鯽魚甘平,健脾利濕而不傷正,既鞏固脾胃功能,又輕利殘餘水濕,契合「攻補兼施」終極目標。

3. 忌鹽醋之原理

  • :鹹入腎,多食助水濕內停,古法治水腫多嚴禁鹽攝入,以斷水邪滋生之源。
  • :酸收斂滯,不利氣機暢通與水濕排泄,故忌之。

總結

此方以「逐水—養肝—健脾」為次第,先以峻藥攻逐水邪,再以食療修復臟腑,佐以嚴格飲食禁忌,構建完整治療體系。其邏輯在於:

  1. 急攻其標:甘遂、檳榔速去有形之邪,緩解腹脹迫急。
  2. 緩補其本:藉豬肝、鯽魚補益肝脾,恢復臟腑氣化功能,防復發。
  3. 標本兼顧:炒麥芽於攻邪階段即兼顧脾胃,為後續補養鋪路。

適用於 實證為主之臌脹(症見腹大堅滿、二便不利、脈實),若屬虛證或攻邪後正氣虛弱者,則需調整配伍。

傳統服藥法


炒麥芽1錢,檳榔1錢,甘遂1錢。
上為細末。
每服5分,黃酒沖服,到八十天用豬肝1付,去淨白皮,以竹刀切片,放砂鍋內焙乾為末,開水沖服。到百天吃鯽魚補養。
忌鹽,醋百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孕婦及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膨症神效散, 出處:《揣摩有得集》。 組成:炒麥芽1錢,檳榔1錢,甘遂1錢。 主治:膨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