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辰砂一粒丹中含有附子,其主要原因為:
- 溫陽散寒: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補火助陽之功效。辰砂一粒丹以辰砂為主藥,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但亦可寒涼傷陽,因此需加入附子以溫陽散寒,平衡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及陽氣。
- 扶正祛邪:辰砂一粒丹用於治療寒邪入絡,心神不寧,神志恍惚等症,附子可溫陽補氣,扶助正氣,抵禦寒邪,配合辰砂的清熱解毒之效,達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辰砂一粒丹方中包含鬱金,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點特性:
- 行氣解鬱: 鬱金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解鬱、活血止痛之功效。辰砂一粒丹常用於治療心氣鬱結、胸悶氣短、心悸不安等症狀,鬱金可助其疏肝解鬱,改善氣血流通,使心神安定。
- 活血化瘀: 鬱金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對於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胸痛、心絞痛等症狀亦有輔助作用。
總而言之,辰砂一粒丹方中加入鬱金,主要是利用其行氣解鬱、活血化瘀的特性,以達到治療心氣鬱結、胸悶氣短、心悸不安等症狀的效果。
辰砂一粒丹方中包含橘紅,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化痰: 橘紅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理氣化痰、寬胸散結的功效。辰砂一粒丹主治痰熱內阻、心煩不眠等症,橘紅的加入可以幫助化解痰熱,使藥效更顯著。
- 調和藥性: 方中辰砂性寒,容易寒凝心脈,橘紅的辛溫之性可以溫陽散寒,調和辰砂的寒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確保藥性溫和,利於患者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辰砂一粒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氣鬱心疼」及「小腸膀胱疝氣,痛不可止」,其病機關鍵在於氣滯寒凝所致之劇烈疼痛:
- 氣鬱心疼:指因情志不暢、氣機鬱滯引發的心胸刺痛,或兼見脅脹、噯氣等症,古代「心疼」多涵蓋心前區及胃脘部疼痛。
- 疝氣痛不可止:中醫「疝氣」範疇廣泛,包含少腹墜痛、睪丸腫痛或膀胱氣化不利之痛,此處強調疼痛劇烈且持續,推測與寒邪凝滯、肝經氣機鬱結相關。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配伍分析
附子(大辛大熱):
- 溫腎陽、散寒止痛,針對寒凝筋脈或臟腑之劇痛,尤其擅長下焦虛冷之疝痛。
- 通行十二經,能破陰寒之結,使氣血得溫而暢行。
鬱金(辛散苦泄):
- 行氣解鬱、活血止痛,化解肝氣鬱滯所致之胸脅脹痛。
- 性寒可制附子燥烈,避免過溫傷陰,形成「溫通不助火」之配伍。
橘紅(辛溫理氣):
- 燥濕化痰、理氣寬中,疏通中焦氣機,助鬱金開鬱,兼防濕濁阻滯。
- 與附子協同增強溫散之力,尤適寒濕夾氣滯之證。
辰砂(朱砂)衣:
- 鎮心安神,緩解疼痛伴隨的煩躁不安;其色赤入心,可引藥入血分。
- 古代認為其能「辟邪祟」,針對突發性劇痛或伴有精神不安者。
製劑與服法特點
- 醋糊為丸:醋味酸入肝,能增強散瘀止痛之效,尤適疝氣(與肝經相關)。
- 棗核大丸劑:量小力專,急症時可速效,避免附子過量中毒。
- 男女分送服:
- 男以酒送,助藥力溫通血脈。
- 女以醋湯送,取其柔肝緩急,反映古代對男女體質差異的用藥思路。
推論方劑整體作用
此方以溫通散寒為本,結合行氣解鬱,標本兼治:
- 附子為君,直祛寒邪,振奮陽氣以解筋脈拘攣。
- 鬱金、橘紅為臣,疏肝理脾,使氣機條達而痛消。
- 辰砂為佐使,鎮靜安神,兼引藥入心。
適用於「寒凝氣滯」之急性疼痛,尤其是下焦寒疝與心胸氣鬱互見者。藥性偏溫,但藉鬱金之寒、醋之斂,形成動靜相濟之配伍。
傳統服藥法
附子 鬱金 橘紅各等分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棗核大,辰砂為衣。
每服1丸,男,酒送下;女,醋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熱燥烈的性質,陰虛火旺、心陽偏亢者慎用。
- 本方含有附子,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辰砂一粒丹,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附子、鬱金、橘紅各等分。 主治:氣鬱心疼,及小腸膀胱疝氣,痛不可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