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在中藥方劑「砒霜頂」中加入豬肉,主要是根據傳統醫學理論,認為豬肉具有補虛、滋陰的功效。豬肉能夠補虛、滋陰,對於治療虛弱、陰虛所致的相關症狀有良好的效果。然而,現代醫學並不常見將豬肉作為藥用成分,且存在衛生及安全上的考量。
主治功效
《串雅內外編》中哮喘治療方劑之分析
趙學敏《串雅內外編》記載了兩種治療哮喘的方劑,其治療原理與組成成分大相逕庭,值得深入分析:
一、 「精豬肉白信丸」之分析:
此方以精豬肉為主藥,佐以白信(推測為白蘞)。方中豬肉具有滋補益氣、養血潤燥的功效,白信則可能具有某些緩解氣喘的作用(需進一步考證其具體藥性)。 方劑製備過程繁瑣,需以白炭火煅燒,此法可能意在去除雜質,或提升藥物效力。 最終製成丸劑,以茶湯送服。
治療原理推測: 此方並非直接針對哮喘病因,而是採取補益氣血的策略。古代醫學認為哮喘與肺氣虛弱、氣血不足有關,因此此方著重於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從而緩解哮喘症狀。 其「須三年後可用」的記載,暗示此方更適合於慢性、虛弱體質的哮喘患者,而非急性發作者。 藥效緩慢,需要長期服用方能見效。
二、「齁喘痰積方」及含砒霜方劑之分析:
「齁喘痰積方」的藥方未在原文中明確列出,僅提及「用後方一服即愈」,其藥物組成與作用機理不得而知。但從描述中可推測,此方應為攻邪祛痰之劑,針對的是因「肺竅久積冷痰」而引起的哮喘。 藥效迅速,一服即愈,且能吐出惡痰,顯示其藥性峻猛。
另一含砒霜的方劑,以江西淡豆豉、砒霜、枯礬為主要成分。 砒霜為劇毒之物,其在方劑中的作用極為危險,且其使用必須在嚴格的醫療監管下進行,且僅限於治療特定疾病,如某些癌症,必須由有資格的醫務人員進行指導和監督。此處的應用,我們只能從古籍中推測其可能的機理,而不能推崇其使用。
治療原理推測: 此方以砒霜的毒性,強行攻破積聚在肺部的寒痰。 枯礬則可能具有收斂、燥濕的作用,輔助砒霜發揮功效。 淡豆豉則可能起到引導藥物作用於肺部的作用。 此方藥性極烈,非一般體質能承受,故原文中特別強調「體虛者千萬忌用」。 其療效迅速,但風險極高,現代醫學已不推薦使用此類含有劇毒藥物的方劑。
總結:
《串雅內外編》中記載的兩種治療哮喘的方劑,反映了古代醫學中兩種不同的治療思路:一種是補益,一種是攻邪。 「精豬肉白信丸」屬於前者,溫和緩慢;而含砒霜的方劑則屬於後者,峻猛而危險。 現代醫學對哮喘的認識已遠超古代,應避免使用含有劇毒成分的方劑,並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採用安全有效的現代醫學療法。 古方僅供參考,切勿盲目嘗試。
傳統服藥法
精豬肉30兩(切作骰子塊),白信1兩(研細末)。
將白信末拌在肉上,令勻,用紙筋黃泥包之,令乾。白炭火於無人處煅,俟青煙出盡,研細,以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大人20粒,小兒4-5粒,食前茶湯送下,量虛實服之。
藥宜制三年後方可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砒霜頂, 出處:《串雅內編》卷三。 組成:精豬肉30兩(切作骰子塊),白信1兩(研細末)。 主治: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