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肉湯

蓮肉湯

LIAN ROU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肺經 16%
心經 16%
脾經 16%
胃經 16%
腎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蓮肉湯中加入蓮子心,主要基於其寒涼降火的特性。

蓮子心性寒,味苦,入心、腎經,具有清心火、降血壓、安神寧心、止血等功效。

蓮肉本身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補腎、益心安神、止瀉固精等作用。

將蓮子心與蓮肉一同入藥,可平衡蓮肉的滋補之性,避免其過於滋膩,同時更能發揮清心瀉火、安神寧心的功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蓮肉湯中加入豬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 蓮肉性平味甘,入心、脾、腎經,有清熱、止渴、養心安神之功效。豬肉性平味甘,入脾、胃經,有滋陰潤燥、補中益氣的功效。兩者相配,可協同增強滋陰潤燥之力,適合脾胃虛弱、津液不足、口乾舌燥等症。
  2. 調和藥性: 蓮肉偏寒涼,加入溫補的豬肉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使藥效更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同時,豬肉亦可為湯底增添鮮味,使藥湯更易於入口,提高患者服藥的依從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蓮肉湯主治「小兒痘後或吐蛔,或利下蛔者」。此症屬痘疹後期,因氣血耗傷、脾胃虛弱,導致蛔蟲不安、上竄或下泄。古代醫家認為,痘瘡(天花)發作後,患兒體質虛弱,若誤用驅蟲峻藥(如使君子、檳榔),恐傷正氣,反致危殆。故以溫和養胃、安蛔為法,使脾胃得復,蛔蟲自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劑量特點

  • 蓮肉(去心)半斤:甘平,主入脾、腎經,能補脾止瀉、養心安神。此處重用半斤(古代一斤約600克),意在健脾固本,滋養痘後虛弱之氣。
  • 豬肉(去油皮)一斤:甘鹹平,滋陰潤燥。《本草備要》載豬肉「補脾益氣」,去油皮後性更平和,避免滋膩礙胃,專用其潤養脾胃之效。
  • 輔佐藥:砂仁(化濕醒脾)、伏醬(或指陳醬,健脾開胃),二者少量合用,醒脾助運,防補益藥滋膩。

2. 配伍邏輯

  • 補脾為主,兼顧安蛔:方中以蓮肉、豬肉大補脾胃,使中氣得充。蛔蟲因「胃虛而動」,脾胃健運則蟲自安,此即「土厚則蟲伏」之理。
  • 去油皮與醬砂之妙:豬肉去油皮減其肥膩,砂仁、伏醬辛香調中,既助消化,又防滯胃。全方甘平無毒,契合「痘後宜溫養」之則。

3. 治療原理

痘後吐蛔或下蛔,根本在脾胃虛弱。若妄用驅蟲藥(如檳榔破氣、使君子滑腸),易致正氣潰散。此方不直接殺蟲,而是通過:

  • 健脾益氣:蓮肉、豬肉補益中焦,恢復脾胃運化。
  • 調和胃氣:砂仁、伏醬輕靈調暢,促氣機升降。
  • 甘緩安蛔:甘味藥物能緩急,使蛔蟲不因胃虛而躁動,自然安居腸中。

三、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雖為痘後蛔蟲證設,然其「補脾養胃」之核心,可推廣用於:

  1. 小兒疳積虛弱:長期脾胃虛損,見消瘦、納差者。
  2. 病後調理:如熱病後胃氣未復,虛煩嘔逆。
    唯須注意,此方性偏平和,若蟲證急重(如蛔厥腹痛),仍需結合其他療法。

傳統服藥法


蓮心(去心)半斤,豬肉(去油皮)1斤。
共水煮熟,下砂仁、伏醬,朝夕與淡,其胃氣接養,蟲自安居不出矣。切不宜投以使君子、檳榔之物,痘中一投,命遂喪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蓮肉湯, 出處:《準繩·幼科》卷六。 組成:蓮心(去心)半斤,豬肉(去油皮)1斤。 主治:小兒痘後或吐蛔,或利下蛔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