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補骨脂在神效定痛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二:
- 溫腎壯陽,祛寒止痛: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祛寒止痛之效。對於寒邪凝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補骨脂能溫經散寒,促進氣血循環,達到止痛的效果。
- 補脾益氣,扶正祛邪:補骨脂同時還具有補脾益氣的作用。在疼痛的過程中,患者往往氣血虧虛,體質下降。補骨脂能補益脾氣,提高機體免疫力,扶正祛邪,從根本上改善疼痛症狀。
「神效定痛丸」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可以起到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疼痛的作用。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茴香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可以起到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例如,與溫腎壯陽藥物配伍,可以增強溫腎散寒之效;與理氣止痛藥物配伍,可以增強行氣止痛之效。
因此,在「神效定痛丸」中加入茴香,可以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並協調藥性,增強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神效定痛丸」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化瘀:延胡索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延胡索能有效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 疏肝解鬱:延胡索還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能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胸脇疼痛、腹脹、月經不調等症狀。
因此,延胡索在「神效定痛丸」中起到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多種疼痛症狀。
「神效定痛丸」方劑中使用「黑牽牛」,可能源於其具有以下特性:
- 通絡止痛: 黑牽牛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傳統中醫認為,疼痛多因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所致,黑牽牛可通絡活血,解除經絡阻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 驅風散寒: 黑牽牛亦具有驅風散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因風寒所致的疼痛。若疼痛伴有畏寒、肢體麻木等症狀,黑牽牛可散寒止痛,改善症狀。
然而,黑牽牛屬劇毒藥物,使用時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效定痛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腰痛不可忍,坐立不得」,屬急性或劇烈腰痛之證。古代醫家認為其疼痛多與寒濕瘀阻、氣滯血瘀相關,患者或因腎氣虛衰、外感寒邪,導致經絡不通而痛劇難耐。方中以「定痛」為名,強調其速效止痛之能,且須以胡桃酒送服,藉酒行藥勢,加強溫通止痛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破故紙(補骨脂)炒:溫腎壯陽,散寒止痛。針對腎虛寒凝之腰痛,補火助陽以暖下焦,炒製後辛溫之性更增,直驅寒邪。
- 茴香(炒):辛溫芳香,理氣開鬱、散寒止痛。善入下焦,疏通少腹至腰脊之氣滯,炒後去砂減燥性,專攻溫通行滯。
- 延胡索(炒):活血行氣止痛,為「血中氣藥」。炒製後緩其辛散,專注化瘀定痛,針對氣血瘀阻之劇痛。
- 黑牽牛(炒):逐水通便、消積導滯。此處取「通瀉」之效,攻逐濕濁積滯,使邪從二便出,減輕經絡壓迫之痛,炒製緩其峻烈。
配伍特點與機理
- 溫通並行:破故紙、茴香溫腎散寒,延胡索行氣血,黑牽牛攻積滯,形成「溫補→行氣→瀉浊」之序,標本兼顧。
- 蒜膏為丸:大蒜辛熱,助藥性溫散,丸劑緩釋藥力,適合腰痛需持續作用之證。
- 胡桃酒送服:胡桃補腎強腰,酒助血脈流通,引諸藥直達病所,增強全方「溫通定痛」之效。
總結
此方以「溫腎散寒為主,化瘀通絡為輔」,通過調動腎陽、疏通氣血、瀉濁排滯三重作用,迅速緩解腰痛。其邏輯嚴謹,攻補兼施,體現中醫「通則不痛」之治則,尤其適合寒濕瘀阻夾雜腎虛之急性腰痛。
傳統服藥法
破故紙(炒)1兩,茴香(淘去砂,炒)1兩,延胡索1兩(炒),黑牽牛半兩(炒)。
定痛。
上為細末,研蒜膏子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空心、食前細嚼胡桃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腰骶痛前列腺炎慢性腎衰竭腎絲球腎炎
相同名稱方劑
神效定痛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破故紙(炒)1兩,茴香(淘去砂,炒)1兩,延胡索1兩(炒),黑牽牛半兩(炒)。 主治:定痛。主治:腰痛不可忍,坐立不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