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龍散

PAN L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活動心書》卷下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41

熱/寒比例

極寒 (0.0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脾經 18%
膀胱經 10%
肺經 8%
三焦經 8%
胃經 8%
腎經 8%
小腸經 8%
大腸經 8%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肺經
三焦經
胃經
腎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蟠龍散中包含地龍,主要是由於地龍具有以下功效,與方劑的整體治療目的相符:

  1. 通經活絡:地龍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化瘀止痛之效。對於風濕痺痛、筋脈拘攣、肢體麻木等症狀,可起到舒筋活絡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清熱解毒:地龍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

因此,地龍的加入可以增強蟠龍散的通經活絡、清熱解毒之效,促進方劑的整體療效。

蟠龍散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 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利濕熱的功效。蟠龍散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腸胃積滯、便祕等症,芒硝能清熱瀉火,軟堅通便,有助於緩解症狀。
  2. 引藥下行: 芒硝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能將其他藥材的藥力引導至下焦,增強藥效。蟠龍散中其他藥材,如黃芩、黃連等,皆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芒硝能幫助這些藥材更好地發揮功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蟠龍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陽證脫肛

蟠龍散的主要功效是清熱燥濕,消腫止痛,主要用於治療陽證脫肛,症見肛門腫痛、濕潤或乾燥、或伴有積熱、便秘等。多篇古文均有相關記載,例如:

  • 《活幼心書》:「治陽證脫肛。」
  • 《証治準繩‧幼科》:「〔曾氏〕,蟠龍散,治陽證脫肛。」
  • 《幼科心法要訣》:「積熱肛腫大便難,努力肛出翻不還,外用蟠龍散方1),消腫。」
  • 《不知醫必要》:「蟠龍散,治熱症脫肛腫痛者。」
  • 《景岳全書》:「蟠龍散,治陽證脫肛腫痛。」
  • 《証治準繩‧類方》:「蟠龍散,治陽證脫肛。」
  • 《幼科折衷秘傳真本》:「外宜蟠龍散敷之。」
  • 《外科備要》:「外敷蟠龍散咸,一有生臟毒,肌門翻出者。」

治療原理

蟠龍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清熱燥濕

地龍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能夠清除大腸積熱,緩解肛門局部紅腫熱痛的症狀。芒硝性寒,味鹹、苦,具有瀉熱通便、潤燥軟堅的作用,可以清瀉大腸積熱,軟化燥屎,使大便通暢,減輕排便時對肛門的刺激和損傷。二者合用,清熱燥濕之力更強,能夠有效改善陽證脫肛的熱象。

2. 消腫止痛

地龍能夠活血通絡,芒硝可以消癥散結,二者均有消腫止痛的作用。陽證脫肛常伴有肛門腫脹疼痛,蟠龍散中的地龍和芒硝可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從而緩解脫肛的症狀。

3. 外用直達病所

蟠龍散採用外用塗敷的方式,能夠使藥物直接作用於肛門局部,藥效更加直接,起效更快。

4. 配合洗浴,增強療效

多篇古文記載,在使用蟠龍散之前,常配合使用一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的中藥煎湯洗浴,如:

  • 《活幼心書》:「先以見毒消、荊芥、生蔥,煮水候溫浴洗,輕與拭乾,然後敷藥。」
  • 《兒科萃精》:「先用荊芥、生蔥、煎湯洗浴,輕予拭乾,然後敷藥。」
  • 《不知醫必要》:「先用荊芥八錢,生蔥四根煎湯,候溫,以軟帛淋洗拭淨。」
  • 《景岳全書》:「先以見腫消,荊芥、生蔥煮水候溫洗,輕輕拭乾,然後敷藥。」
  • 《証治準繩‧雜病》:「外治:陽證,蟠龍散。陰證,伏龍肝散。五倍子末煎湯,加白礬洗。五倍、荊芥、小便濃煎洗。荊芥、龍腦薄荷、朴硝煎湯洗。皂角捶碎,煎湯浸。生栝蔞搗汁浸。」
  • 《外科備要》:「外治俱用五倍子、蔥頭、朴硝,煎湯熏洗腫處,拭淨。」

這些洗浴方中的藥物多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的作用,與蟠龍散配合使用,可以增強療效。

總結

蟠龍散組方簡單,僅有地龍和芒硝兩味藥,但針對性強,主要針對陽證脫肛的熱象和腫痛症狀,通過清熱燥濕、消腫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採用外用塗敷的方式,使藥物直達病所,起效迅速。同時,配合中藥洗浴,可以進一步增強療效。因此,蟠龍散是一個治療陽證脫肛的有效外用方劑。

傳統服藥法


乾地龍(蟠如錢樣者佳,略去土)1兩,風化樸消2錢。
上為細末,仍和勻樸消。
每以2錢至3錢,肛門濕潤乾塗,或乾燥用油調塗。先以見毒消、荊芥、生蔥煮水,候溫浴洗,輕與拭乾,然後敷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脫肛

相同名稱方劑


蟠龍散, 出處:《活動心書》卷下。 組成:乾地龍(蟠如錢樣者佳,略去土)1兩,風化朴消2錢。 主治:陽證脫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