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換肌散中包含土茯苓,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除濕止癢: 土茯苓性寒,味甘,入肝、脾經,能清熱解毒,除濕止癢,對於濕熱蘊結肌膚所致的瘡瘍、濕疹、瘙癢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 利濕排毒,美白肌膚: 土茯苓能利濕排毒,改善肌膚代謝,去除體內積聚的毒素,使肌膚恢復健康光澤,達到美白效果。
因此,換肌散中加入土茯苓,可以有效地改善肌膚問題,達到清熱解毒、除濕止癢、美白肌膚的效果。
換肌散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換肌散多用於治療皮膚病,而皮膚病常伴有熱毒,金銀花能有效清熱解毒,消除病竈。
- 抗菌消炎: 金銀花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皮膚病常由細菌感染引起,金銀花能有效抑制病菌生長,促進皮膚修復。
因此,金銀花在換肌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有效改善皮膚病症狀,促進皮膚健康。
換肌散中包含荊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熱,透疹止癢: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之效。換肌散主要用於治療風熱之邪蘊結肌膚所致的各種皮膚病,如濕疹、蕁麻疹等,荊芥可清熱解毒,促進疹出,並止癢消腫,達到治病之目的。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荊芥常與其他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中藥配伍,如金銀花、連翹、苦參等,以發揮協同作用,加強療效。例如,荊芥與金銀花、連翹等藥物配伍,可增強疏風散熱、清熱解毒之功效,更有效地治療風熱所致的皮膚病。
換肌散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補血,養血生肌:熟地黃性溫,味甘苦,歸腎、肝經。其具有滋陰補血、養血生肌之功效,能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皮膚乾燥、粗糙、暗沉等問題,有助於促進皮膚細胞再生,恢復肌膚光澤。
- 改善血虛所致的皮膚病變:換肌散常用於治療一些由血虛所致的皮膚病變,例如溼疹、皮炎等。熟地黃能補益血虛,改善血行,從而減輕病變部位的炎症反應,促進病變部位的修復,達到治病和美容的雙重效果。
換肌散中包含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益氣血,改善膚色: 何首烏性微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益精血、烏髮黑鬚、養顏美容等功效。其能滋養肝腎,促進氣血生化,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蒼白、枯槁等問題,使肌膚紅潤有光澤。
二、活血化瘀,促進細胞再生: 何首烏亦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細胞營養供應,加快受損細胞的修復,有助於改善膚質,減少色斑、皺紋等問題,使肌膚更顯光滑細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換肌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婦女疥瘡久不癒,肌膚粗裂」,屬皮膚疾患,常見症状如皮膚乾燥粗糙、搔癢脫屑,甚至皸裂滲血,病程纏綿難癒。疥瘡為風濕熱蟲毒蘊結肌膚所致,若日久不愈,易耗傷陰血,導致血虛風燥,肌膚失養,故需祛風除濕、解毒殺蟲,兼以潤燥養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祛風清熱,潤燥止癢
- 防風:辛溫,祛風勝濕,解表止癢,擅治風邪鬱於肌表之癢疹。
- 苦參:苦寒,清熱燥濕、殺蟲止癢,針對濕熱蘊結之疥瘡。
- 白蒺藜:平肝祛風,疏肝行血,能緩解風熱所致的皮膚搔癢。
- 牛蒡子(炒):辛涼,疏散風熱、解毒透疹,助防風宣散表邪。
2. 滋陰潤燥,養血柔肌
- 胡麻子(黑芝麻):甘平,補肝腎、益精血,潤燥滑腸,改善血虛肌膚枯槁。
- 枸杞子:滋補肝腎,養陰潤膚,助胡麻子調理陰血不足。
- 栝樓根(天花粉):甘寒,清熱生津,潤燥解毒,緩解熱毒傷陰之皮膚乾裂。
3. 殺蟲解毒,攻毒斂瘡
- 輕粉(別研):辛寒有毒,外用殺蟲攻毒,內服少量可逐濕退瘡,為治疥瘡要藥(需嚴控劑量)。
- 蔓荊子:辛涼,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輔助輕粉透達腠理之毒邪。
4. 配伍特點
全方以 祛風除濕 為標(防風、苦參、白蒺藜)、養血潤燥 為本(胡麻子、枸杞子),佐以 殺蟲解毒(輕粉、牛蒡子),並用栝樓根生津潤膚,標本兼顧。另以 淡茶清 送服,取其清熱解毒之效;甘草、貫眾湯漱口,既能解毒,又防輕粉之毒性滯留口腔。
三、潛在治療機轉推論
- 風濕熱毒並治:防風、苦參等疏風清熱,抑制皮膚炎性反應;輕粉直接破壞疥蟲寄生環境。
- 調節血虛風燥:胡麻子、枸杞子透過補益肝腎,改善皮膚屏障功能,減少乾裂。
- 局部與整體兼顧:內服調理體質,外用漱口方降低毒性,體現中醫「內外合治」思維。
此方結構嚴謹,針對「久病虛實夾雜」之皮膚疾患有獨到思路,然需注意輕粉毒性,現代應用應審慎評估。
傳統服藥法
胡麻子半兩,蔓荊子半兩,枸杞子半兩,牛蒡子半兩(並炒熟),防風(去蘆頭)半兩,,苦參半兩,白蒺藜半兩,栝樓根半兩(並生用),輕粉4錢(別研)。
上為細末,和勻。
每服2錢,用淡茶清湯調下,煎甘草、貫眾湯漱口,每日3次,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換肌散, 出處:《女科切要》卷八。 組成:土茯苓、銀花、荊芥、熟地、制首烏。 主治:婦女疥瘡久不癒,肌膚粗裂。
換肌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四。 組成:洗麸腳3兩(炒黃色),柏葉1兩(炒黃色)。 主治:湯火傷,疼痛不可忍。
換肌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引《衛生家寶》。 組成:密陀僧(研細,炒)1錢,膩粉1錢,黃柏皮(研爲末,用炒)1錢半。 主治:下疳,兼一切惡瘡。
換肌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一。 組成:胡麻子半兩,蔓荊子半兩,枸杞子半兩,牛蒡子半兩(并炒熟),防風(去蘆頭)半兩,苦參半兩,白蒺藜半兩,栝樓根半兩(并生用),輕粉4錢(别研)。 主治:大風毒氣,蘊積攻衝,潰瘍。
換肌散, 出處:《衛生寶鑑》卷九。 組成:白花蛇3兩,黑烏蛇(各酒浸1宿),地龍(去土)3兩,蔓荊子3兩,威靈仙3兩,荊芥3兩,甘菊花3兩,沙苑蒺藜3兩,苦參3兩,紫參3兩,沙參3兩,甘草(炙)3兩,不灰木3兩,木賊3兩,九節菖蒲3兩,天門冬3兩,赤芍藥3兩,定風草3兩,何首烏3兩,胡麻子(炒黃)3兩,木鱉子3兩,草烏(去皮)3兩,蒼朮3兩,川芎3兩,天麻2兩,細辛1兩,當歸1兩,白芷1兩。 主治:大風年深久不癒,以至眉毛墜落,鼻梁崩塌,額顱腫破。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