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在中藥方劑「黃精丸」中,蒼耳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散風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蒼耳性寒味甘,能夠散風解表、清熱解毒,適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熱毒壅盛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蒼耳能夠增強方劑的散風解表作用,對改善感冒和熱性疾病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黃精丸」中,浮萍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散風解表、利水消腫的功效。浮萍性寒味甘,能夠散風解表、利水消腫,適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水腫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浮萍能夠增強方劑的散風解表作用,對改善感冒和水腫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黃精丸」中,牛蒡子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疏散風熱、利咽消腫的功效。牛蒡子性寒味甘,能夠疏散風熱、利咽消腫,適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痛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牛蒡子能夠增強方劑的疏散風熱作用,對改善感冒和咽喉問題非常有益。
黃精丸方劑中加入烏梢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陽,祛風除濕: 烏梢蛇性味甘平,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補腎壯陽之功效。黃精丸以補腎滋陰為主,加入烏梢蛇可增強其補腎壯陽之效,同時可祛除風寒濕邪,改善因風寒濕邪引起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症狀。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烏梢蛇亦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可改善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不適。黃精丸常用於治療腎虛腰痛、陽痿早洩等症,加入烏梢蛇可加強其活血化瘀之效,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總之,烏梢蛇的加入,可增強黃精丸的補腎壯陽、祛風除濕、活血化瘀功效,使之更全面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黃精丸中包含黃精,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滋陰潤燥:黃精味甘性平,入脾、肺經,能滋補脾腎之陰,潤燥生津,對於脾腎陰虛、津液不足引起的口乾舌燥、腰膝痠軟、面色萎黃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補氣益精:黃精亦能補益精氣,增強體質,延緩衰老。對於體虛乏力、氣短心悸、精血虧虛等症狀,亦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黃精作為黃精丸的主要藥材,能有效發揮滋陰補氣、潤燥益精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改善體質的目的。
黃精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滋陰潤燥、養血生津之效,可補益陰血,緩解燥熱症狀。黃精則為甘溫之品,滋陰補氣,兩者搭配,相得益彰,更能滋養陰氣,達到陰陽調和之效。
- 相輔相成:生地黃與黃精皆為補益藥,生地黃偏於滋陰,黃精則偏於補氣,兩者相互配合,可使藥效更全面,更能達到滋陰補氣,益精填髓的效果。
因此,黃精丸中包含生地黃,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滋陰潤燥、補益陰血的作用,達到整體的治療效果。
黃精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黃精性溫,甘草性甘,味平和,能調和黃精之性,緩解其可能帶來的燥熱之弊,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單味藥物使用過久產生的副作用。
-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甘草能調和藥性,使黃精藥力更易於發揮,同時,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解疲勞等功效,與黃精補氣養陰、益精填髓的功效相輔相成,協同作用,提高藥物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精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大風病」。中醫古籍中的「大風病」多指癘風(類似現代麻風病),或泛指風邪深伏、久病耗損正氣的頑固性皮膚疾患,常伴隨氣血虧虛、津液枯竭等表現。其病機多與風毒侵襲、臟腑虧損、筋脈失養相關。黃精丸以滋陰補虛、潤燥生津為核心,針對大風病後期正氣虛弱、陰血耗傷的病機,透過長期服用調補根本。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味組成解析
黃精(10斤):
甘平質潤,歸脾、肺、腎經,為補益陰血要藥。《名醫別錄》載其「補中益氣,安五臟,久服輕身延年」,此方重用,取其滋陰填精、健脾益氣之效,修復久病耗損之根基。蒸製後更增黏潤之性,助濡養筋脈、潤澤肌膚。白蜜(3斤):
甘平入脾,潤燥解毒,《本草經》言其「安五臟,益氣補中,止痛解毒」。不僅作為賦形劑粘合藥材,更能協同黃精增強滋液潤燥之功,緩解大風病之皮膚乾枯皸裂,同時解毒緩急。天門冬(3斤):
甘苦寒,入肺腎經,《神農本草經》稱其「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此處用之,既能清肺降火、滋腎潤燥,又能祛風通絡(古法以天冬治風痹),與黃精一潤一清,共濟陰液,改善風邪化燥傷陰之證。
2.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滋陰潤燥為本:
大風病日久,風毒化燥耗傷陰血,肌膚失養。黃精、天冬相須為用,填補肺腎之陰;白蜜潤脾調中,三藥合力,使津液得充、燥癢自緩。補虛以祛風邪:
古人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此方未直接驅風,而透過大補陰血、健脾益氣(黃精兼補脾土),使正氣存內,餘邪自退。天冬「殺三蟲」之效,亦暗合古代對風毒寄生蟲的認知。丸劑緩圖:
因風病日久,非速攻可解,故煉蜜為丸,梧桐子大,小劑量頻服(日3次),以「緩攻其積,漸復其元」,符合「久服延年」的補益思路。
三、推論可能功效
- 修復虛損:改善久病後的形體消瘦、津枯液涸,如皮膚乾燥、毛髮脫落。
- 潤燥止癢:緩解風邪留滯導致的皮膚皸裂、瘙癢脫屑。
- 強健筋骨:天冬與黃精協同,或能柔潤筋脈,減輕痹痛拘攣。
此方體現「補養為祛邪之本」的治則,以甘潤平和之品,徐圖收功,適合陰血虧虛型慢性風病調治。
傳統服藥法
黃精10斤(淨洗,蒸令爛熟),白蜜3斤,天門冬3斤(去心,蒸令爛熟)。
延年補益。
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以溫酒下30丸,每日3次,久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黃精丸具有補益肝腎、祛風除濕的功效,但是陰虛火旺、濕熱內蘊的人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精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四。 組成:蒼耳葉、紫背浮萍、大力子各等分,烏蛇肉中半(酒浸,去皮骨),黃精倍前3味(生搗汁,和4味,研細焙乾)(一方有炒柏、生地、甘草節)。 主治:大風病。
黃精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四。 組成: 黃精丸(方出《聖惠》卷九十四,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九八。)出處:方出《聖惠》卷九十四,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九八。組成:黃精10斤(淨洗,蒸令爛熟),白蜜3斤,天門冬3斤(去心,蒸令爛熟)。主治:延年補益。 。 主治:延年補益。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