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珠丸

鴉珠丸

YA ZH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鳴錄》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熱 (1.5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6%
脾經 16%
胃經 16%
肺經 16%
肝經 16%
膽經 10%
心經 6%
腎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膽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鴉珠丸方劑中包含沉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止瀉: 鴉珠丸主治脾虛泄瀉,而沉香性溫,能溫脾陽,助脾胃運化,固澀止瀉,與方中其他溫脾止瀉藥材如肉豆蔻、白豆蔻等相輔相成,增強止瀉效果。
  2. 行氣止痛: 鴉珠丸中亦含理氣止痛藥材,如木香、枳殼等。沉香芳香走竄,能行氣止痛,與其他藥材合用,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腹部脹痛等症狀,提升療效。

鴉珠丸中加入丁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止痛:丁香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痛、溫腎壯陽之效。鴉珠丸常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丁香可溫中散寒,緩解疼痛,增強藥效。
  2. 芳香闢穢:丁香氣味芳香,具有闢穢止嘔之功效。鴉珠丸中含有其他成分,如牡蠣等,可能存在腥味或異味,丁香的加入可以掩蓋異味,使藥丸更加容易服用。

總之,丁香在鴉珠丸中發揮溫中散寒、止痛闢穢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鴉珠丸中加入珍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鎮心安神: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鎮心安神之效。鴉珠丸為治療熱毒內盛、心神不安之方,加入珍珠可有效降低體內熱毒,安撫躁動不安的心神。
  2. 平肝潛陽,明目退翳:珍珠亦能平肝潛陽,明目退翳。鴉珠丸所治病症中,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肝陽上亢、目赤腫痛等症狀,珍珠可通過平肝潛陽、清熱明目,達到緩解這些症狀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鴉珠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1.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鴉珠丸主治「痔漏」,即痔瘡出血或瘻管膿漏之症。其方以鴉片煙膏為君,配合多種香藥與真珠,推測其效著重於止痛、收斂、生肌。古代醫家可能認為痔漏久病兼見氣血耗傷、瘡口不斂,故以鴉片鎮痛固澀,輔以香藥行氣活血、真珠斂瘡,共奏緩解症狀之效。

  2.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鴉片煙膏:核心藥物,具強效鎮痛與收澀作用,可暫止痔漏疼痛、減少滲血滲膿。然其成癮性及毒性,古代或未明悉,僅取「急則治標」之用。
    • 沈香、伽南香(奇楠香):辛溫行氣,散瘀滯而調氣機。痔漏多因氣滯血瘀或濕熱下注,此二香能疏解氣血壅滯,助局部循環。
    • 母丁香:溫中散寒,辛香走竄,可化濕濁而止痛,輔助鴉片缓解肛周濕熱腫痛。
    • 真珠(珍珠):甘鹹寒,傳統用於斂瘡生肌,針對痔瘡潰瘍或瘻管,促進黏膜修復。

    配伍思路:以鴉片治標止痛,香藥行氣活血以除病根(「氣行則血行」),珍珠修復損傷。全方標本兼顧,但偏重治標,適用於痔漏急性發作期。

  3. 潛在爭議與侷限
    此方含鴉片,雖古時用於急症緩解,然現代已知其風險,須審慎評估。整體藥性偏溫,若痔漏屬濕熱實證(如肛門灼熱、膿血臭穢),單用此方恐燥熱助火,需搭配清熱解毒之品。

總結而言,鴉珠丸反映古代對痔漏「痛、漏」兩大問題的對症處理思維,結合鎮痛、行氣、生肌三法,然其組成與安全性需置於當代醫學框架下重新檢視。

傳統服藥法


沈香5錢,伽南香1錢,母丁香1錢,真珠1錢。
上為細末,用鴉片煙膏一錢為丸,如黍米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鴉珠丸, 出處:《雞鳴錄》。 組成:沉香5錢,伽南香1錢,母丁香1錢,真珠1錢。 主治:痔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