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瀉散

乾瀉散

QIAN XI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中性 (1.0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6%
肝經 27%
肺經 18%
腎經 9%
胃經 9%
脾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乾瀉散中含有神麴,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助消化,化積滯: 神麴為麥芽經發酵製成,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功效。乾瀉散主治濕熱內蘊、脾胃不和導致的腹瀉,神麴可以幫助消化積滯,減輕脾胃負擔,促進濕熱排出,達到止瀉的效果。
  2. 引導藥力下行: 神麴性溫燥,能引導藥力下行,配合其他藥材清熱利濕,更有效地清除腸胃濕熱,達到止瀉的目的。同時,神麴能促進腸胃蠕動,加速糞便排出,有利於緩解腹瀉症狀。

乾瀉散方中包含鱉甲,乃因其具清熱涼血之效。

鱉甲性寒,味鹹,歸入肝、腎經。其入肝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適用於熱毒血瘀之症;入腎可滋陰降火,清熱利濕,適用於陰虛火旺、熱結膀胱之症。

乾瀉散主治熱毒蘊結,腸胃燥熱,大便乾結等症。鱉甲於方中,可起到清熱涼血、潤腸通便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通便止痛之效。

乾瀉散中加入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化滯: 莪朮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的功效。乾瀉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胃不和引起的腹痛泄瀉,而莪朮能幫助消食導滯,改善脾胃運化,從而緩解腹痛和腹瀉。
  2. 活血化瘀: 莪朮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消除腹痛、腹瀉等症狀。

總之,乾瀉散中加入莪朮,是為了增強其消積化滯、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更好地治療濕熱內蘊、脾胃不和引起的腹痛泄瀉。

乾瀉散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氣,燥濕化痰: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燥濕化痰之功效。乾瀉散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致的泄瀉,橘皮可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並能燥濕化痰,利濕止瀉。
  2. 調和藥性: 乾瀉散中其他藥物,如厚朴、枳實等,皆偏於燥烈,橘皮性溫,能緩和藥性,避免燥傷脾胃。

因此,橘皮在乾瀉散中發揮著理氣行氣、燥濕化痰,並調和藥性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泄瀉的目的。

在中藥方劑「乾瀉散」中加入蝸牛殼,主要是考慮到蝸牛殼的收斂止瀉、固腸止痢作用。蝸牛殼對於治療久瀉不止、泄瀉等症狀有良好療效,與乾瀉散的其他成分相配伍,可以增強整體的收斂止瀉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乾瀉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脾癖」,中醫古籍中「脾癖」多指小兒因飲食不節、脾胃虛弱,導致食積不化、氣滯血瘀所形成的癖塊(類似現代所稱的脾腫大、消化不良或慢性營養障礙)。臨床可見腹部硬滿、厭食、消瘦、腹瀉或大便不調等症狀。

二、組成藥物與邏輯推理

  1. 黑山稜(三稜)

    • 性味苦辛平和,主入肝脾經,擅破血行氣、消積止痛。
    • 此處用於攻逐脾癖之氣血瘀滯,破除腹中結塊。
  2. 神曲(炒)

    • 由麯類發酵製成,炒後增強消食化積之效,尤善解穀麥之積。
    • 針對小兒因飲食停滯所致的脾胃壅滯,助運化而減輕脾癖根源。
  3. 鱉甲(生用)

    • 味鹹性寒,歸肝腎經,生用長於軟堅散結、消癥化癖。
    • 配合三稜、莪朮增強破解癖塊之力,並潛藏滋陰清熱之性,防溫燥傷陰。
  4. 蓬莪朮

    • 辛溫苦泄,破血行氣之力峻猛,與三稜相須為用(古稱「稜朮配」)。
    • 共奏破除癖積、通調氣血之效,適用於有形之積滯。
  5. 陳橘皮(陳皮)

    •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佐助稜朮行氣消滯,兼防消導藥傷胃氣。
    • 調暢中焦氣機,助脾胃恢復升清降濁功能。
  6. 蝸牛殼(自乾死者)

    • 古代醫籍載其性寒,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之效。
    • 此處可能用其質輕上浮之性,緩解小兒陽熱體質的積熱,或輔助消癖。

三、組方原理總結
此方以「破積消癖」為核心,邏輯分為三層:

  • 攻積破瘀:三稜、莪朮、鱉甲為主,直搗氣血瘀結之癖塊。
  • 消食導滯:神曲、陳皮為輔,化解飲食停積,標本兼治。
  • 佐以清散:蝸牛殼輕清,兼防瘀久化熱,或制約溫燥藥性。

全方偏重「瀉實」,適用於脾癖實證(癖塊硬滿、拒按、體質尚可者),若脾胃極虛者恐需調整配伍。

傳統服藥法


黑山稜(去皮)、神曲(炒)、鱉甲(生)、蓬莪朮、陳橘皮、蝸牛殼(自乾死者)各等分。
上為細末。
每服半錢,熱米飲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虛無濕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乾瀉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莊氏家傳》。 組成:黑山棱(去皮)、神曲(炒)、鱉甲(生)、蓬莪朮、陳橘皮、蝸牛殼(自乾死者)各等分。 主治:小兒脾癖。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