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花粉煎」方劑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其能清泄肺熱,解毒消腫,對於熱毒壅盛、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天花粉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藥效,例如與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材配伍,可加強清熱解毒的功效;與茯苓、澤瀉等利水藥材配伍,可增強利水消腫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花粉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瘟疫煩渴」,指疫病過程中出現的津液耗傷、高熱煩躁、口乾渴甚等症狀。瘟疫多屬外感熱病範疇,病機為熱毒熾盛、灼傷陰津,而「煩渴」為熱邪上擾心神、津液不足的表現。古代醫家以花粉煎為清熱生津之急救方,針對熱盛傷陰的關鍵病機。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君藥:花粉(天花粉)
- 性味功效:甘微苦寒,歸肺胃經。《神農本草經》載其「主消渴,身熱煩滿」,具清熱瀉火、生津止渴之效。
- 方中地位:全方以花粉濃煎為核心,取其性寒清熱、甘潤生津,直接對治瘟疫熱毒燔灼津液之證,尤其針對「煩渴」症狀。
輔助用藥:竹瀝
- 煎服法特點:先以竹瀝加水,與銀器同煮後冷飲,再服花粉汁。
- 治療邏輯:
- 竹瀝:甘寒滑利,清熱化痰、除煩止渴(《本草備要》稱其「消風降火,潤燥行痰」),預先清解熱痰上擾之勢。
- 銀器煮水:古代認為銀能「安五臟、定心神、止驚悸」(《本草綱目》),可能具解毒鎮靜之效,輔助清解疫毒。
- 冷服:順應熱病「熱者寒之」原則,加強清熱生津效力。
三、配伍邏輯與整體原理
此方體現「先清後潤」的層次治療:
- 竹瀝階段:以寒滑之性開路,清除上焦痰熱,為後續花粉生津創造條件。
- 花粉階段:集中滋養胃肺之陰,補充已耗傷之津液,從根本緩解渴煩。
- 協同增效:竹瀝與花粉均屬寒潤之品,前者偏重「清解痰熱」,後者偏重「補水生津」,合用標本兼顧,符合熱病「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的治療原則。
四、潛在擴展功效推理
根據組成藥性,此方可能隱含以下作用:
- 輕宣透熱:花粉兼具「微辛」之性(《本草正義》),或能助透發疫毒。
- 護胃生津:濃煎法增強甘潤滋陰之力,保護胃陰不受熱邪進一步耗傷。
結論
花粉煎以簡潔配伍直擊瘟疫熱盛津傷之病機,體現古人「藥專力宏」的急救思維,尤其適用於熱病中期津虧尚未至下焦腎陰耗竭者,通過清潤並進快速緩解危候。
傳統服藥法
花粉。
煮濃汁飲。先以竹瀝和水,入銀同煮,取水冷飲,然後服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炎口乾口渴
相同名稱方劑
花粉煎, 出處:《松峰說疫》卷二。 組成:花粉。 主治:瘟疫煩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