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壺飲

YU HU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極寒 (0.0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胃經 25%
脾經 25%
肺經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玉壺飲方劑中包含黨參,主要原因如下:

  1. 益氣健脾: 黨參為補氣藥,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胃。玉壺飲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而黨參能補益脾胃之氣,改善氣血循環,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2. 扶正祛邪: 玉壺飲中多以滋陰潤燥之藥為主,而黨參可扶正培本,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邪氣入侵,達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玉壺飲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能清肺熱、生津液,對於熱邪壅肺、津液虧損所致的口渴、咽痛、咳嗽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玉壺飲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伍,如石膏、知母等,以加強清熱解毒之力,同時也利用天花粉的生津止渴作用,緩解熱邪耗傷津液所致的口渴等症狀。因此,天花粉的加入,可使玉壺飲在清熱解毒的同時,兼具生津止渴的效果,更全面地治療熱病所致的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玉壺飲之主治功效分析

玉壺飲,出自《不知醫必要》,其組成簡潔,僅由生黨參天花粉二味藥物組成,然其功效卻不容小覷。書中明確指出,玉壺飲「微涼兼補,治同上」,此處之「上」指的便是前文提及之「上消」。故可知,玉壺飲主要用於治療上消之證。

一、上消之證

所謂「上消」,在中醫理論中,多指以口渴、多飲為主症的消渴病,且病位偏於上焦肺胃。其病機多因燥熱內盛,耗傷津液所致。具體表現可見口渴多飲、咽乾舌燥等症狀。

二、玉壺飲之治療原理

  1. 補氣生津,益脾和胃: 方中生黨參為補氣要藥,性味甘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生津養血的功效。上消之證,日久易耗傷氣陰,導致氣虛津虧。黨參既能補益脾胃之氣,以恢復其運化水穀精微之能,又能生津養液,從根本上緩解口渴多飲之症。

  2. 清熱生津,潤燥止渴: 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寒,具有清熱生津、潤燥止渴、消腫排膿之功。其清熱之力可清除體內燥熱之邪,而其生津潤燥之性則能補充耗損之津液,進而緩解口渴之症。

  3. 微涼兼補,標本兼顧: 玉壺飲不同於純粹清熱瀉火之劑,其配伍黨參,體現了「微涼兼補」之意。此方在清熱生津的同時,兼顧了補益氣陰,使治療不致過於苦寒而損傷正氣,可謂標本兼顧之法。此「補」不僅補脾胃之氣,亦可養陰,以助生津,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治療思想。

  4. 若飲酒之人,加乾葛以解酒熱: 原文提及「如飲酒人,加乾葛一錢」。此乃針對飲酒之人,因酒熱易耗損津液,加用乾葛可解酒熱、生津止渴,更切合病機。

三、總結

綜上所述,玉壺飲以黨參補氣生津為本,天花粉清熱潤燥為用,兩藥相伍,共奏補氣生津、清熱潤燥之功,從而達到治療上消口渴多飲之效。其配伍精妙,體現了中醫治療消渴病之原則,既要清熱,又要滋陰,更需兼顧補氣,以期達到標本兼治之目的。玉壺飲以其組方簡潔、療效顯著的特點,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運用。

傳統服藥法


生黨參(去蘆)3錢,花粉3錢。
如飲酒人,加乾葛1錢。
微涼兼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玉壺飲,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二。 組成:生黨參(去蘆)3錢,花粉3錢。 主治:微涼兼補。主治:上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