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炒丹

SAN CHAO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五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0%
脾經 20%
胃經 20%
肝經 13%
心經 6%
心包經 6%
肺經 6%
大腸經 6%
腎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心包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三炒丹

組成

吳茱萸、補骨脂、草果、山茱萸。

功效

溫補脾腎,燥濕化痰

主治

脾腎虛寒,痰濕內阻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小便不利等症。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三炒丹,治脾腎虛寒,痰濕內阻,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小便不利,或兼有寒熱往來,或兼有痰飲咳嗽,或兼有遺精白濁等證。其法以吳茱萸辛溫,能溫中散寒,燥濕化痰;補骨脂辛溫,能溫腎助陽,散寒除濕;草果辛溫,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山茱萸酸溫,能補腎益精,固澀止汗。諸藥合用,共奏溫補脾腎,燥濕化痰之功。」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1兩(去枝梗,洗淨,以破故紙1兩,慢火炒,候香熟,去破故紙),草果仁1兩(以舶上茴香1兩炒,候香熟,去茴香),葫蘆巴1兩(以山茱萸1兩炒,候香熟,去山茱萸)。
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60丸,鹽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吳茱萸辛溫,能溫中散寒,燥濕化痰;補骨脂辛溫,能溫腎助陽,散寒除濕;草果辛溫,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山茱萸酸溫,能補腎益精,固澀止汗。諸藥合用,共奏溫補脾腎,燥濕化痰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三炒丹, 出處:《百一》卷十五。 組成:吳茱萸1兩(去枝梗,洗淨,以破故紙1兩,慢火炒,候香熟,去破故紙),草果仁1兩(以舶上茴香1兩炒,候香熟,去茴香),葫蘆巴1兩(以山茱萸1兩炒,候香熟,去山茱萸)。 主治:脾腎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