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七味鐵屑丸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寒水石性寒,味甘,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痛消腫的功效。鐵屑易於氧化生鏽,可能引起發熱、疼痛等症狀,寒水石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鐵屑引起的炎症反應。
- 止血生肌:寒水石亦具止血生肌之效,可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鐵屑入藥,常用於治療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等,寒水石的加入有助於止血、消腫,加速傷口修復。
七味鐵屑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木香味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鐵屑丸主治脾胃虛寒、氣血不足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木香能行氣散寒,促進脾胃運化,緩解疼痛。
- 疏肝理氣:木香亦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七味鐵屑丸中還包含有其他疏肝理氣的藥材,如香附、延胡索等,木香與之配合,可協同作用,更好地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腹痛、脅痛等症。
因此,七味鐵屑丸中加入木香,既能行氣止痛,又能疏肝理氣,可有效改善脾胃虛寒、肝氣鬱結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七味鐵屑丸中加入紅花,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其對於血瘀引起的疼痛,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七味鐵屑丸以鐵屑為君藥,具有補腎益氣、活血止痛的功效,但鐵屑本身較為寒涼,易於損傷脾胃。而紅花性溫,可以溫和脾胃,緩解鐵屑的寒性,使藥效更趨平和。此外,紅花加入藥方中,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鐵屑的吸收和藥效的發揮。
七味鐵屑丸中加入五靈脂,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五靈脂為血竭的別名,具有破血行瘀、消腫止痛的藥性,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緩解疼痛。在七味鐵屑丸中,五靈脂與鐵屑、地榆等藥物相配伍,能有效改善因血瘀導致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七味鐵屑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劑傳統上用於治療「肝區疼痛,肝臟腫大」,其核心病機為氣滯血瘀、肝鬱化熱。
- 肝區疼痛:多因肝氣鬱結,血行不暢,瘀阻肝絡,不通則痛。
- 肝臟腫大:與氣滯、血瘀、痰濕鬱積有關,日久可能形成癥瘕積聚。
二、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由七味藥組成,結合「行氣活血、平肝清熱、止痛」三大方向,解析如下:
鐵屑(訶子制)
- 關鍵藥材,經訶子炮製後減其燥性,增強斂肝、平肝潛陽之效,亦能消癥散結,針對肝臟腫大。
- 含鐵質,傳統認為可補血鎮驚,改善因瘀血或肝鬱導致的眩暈、疼痛。
寒水石(奶制)
- 性寒,清熱瀉火,經奶製後緩和寒性,兼顧清肝熱、利濕,輔助緩解肝鬱化熱之證。
土木香、木香
- 土木香行氣寬中,偏重調理肝脾氣滯;木香善行脾胃及肝膽氣滯,二者協同疏肝解鬱、理氣止痛,解決氣機阻滯導致的脹痛。
甘青青藍(即藍花綠絨蒿)
- 清熱解毒、涼血平肝,協助寒水石清泄肝火,改善肝熱上炎的頭暈目赤等症。
紅花
- 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直接針對血瘀導致的肝區刺痛、腫大,與行氣藥搭配增強氣血流通。
五靈脂膏
- 化瘀止血、散瘀止痛,尤善治療瘀血停滯的疼痛,與紅花協同增強活血散結之效。
配伍特點
- 行氣與活血並重:土木香、木香理氣,紅花、五靈脂活血,氣行則血行,共解「氣滯血瘀」之病根。
- 清熱與平肝兼顧:寒水石、甘青青藍清肝熱,鐵屑潛鎮肝陽,防止鬱久化熱傷陰。
- 消癥散結:鐵屑、五靈脂、紅花均具消散積聚之效,針對肝臟腫大病理產物。
三、治療機轉推論
此方通過以下路徑發揮作用:
- 調暢氣機:改善肝鬱氣滯導致的脹痛。
- 活血化瘀:化解肝絡瘀阻,緩解刺痛及腫硬。
- 清熱平肝:抑制肝火上炎,防止病情熱化。
- 軟堅散結:逐步消散肝臟鬱積形成的腫大。
總結:七味鐵屑丸以「疏肝—活血—清熱」三法聯動,標本兼治,適用於肝鬱血瘀夾熱的實證疼痛與腫大,體現中醫「異病同治」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鐵屑(訶子制)250克,寒水石(奶制)300克,土木香150克,木香100克,甘青青藍150克,紅花150克,五靈脂膏80克。
行氣活血,平肝清熱止痛。
以上7味,除五靈脂膏外,其餘鐵屑等六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取五靈脂膏與水泛丸,另用適量的鐵屑漿(取訶子制鐵屑1份,加水4份,和勻成漿)打光,乾燥,即得。
口服,1次1丸,1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七味鐵屑丸, 出處:《中國藥典》一部。 組成:鐵屑(訶子制)250g,寒水石(奶制)300g,土木香150g,木香100g,甘青青藍150g,紅花150g,五靈脂膏80g。 主治:行氣活血,平肝清熱止痛。主治:肝區疼痛,肝臟腫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