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彭氏黑龍散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藥方劑,廣泛應用於中醫臨牀。其主要成分之一——穿山甲,因其獨特的藥用特性而被納入方劑中。穿山甲的鱗片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和生物活性成分,對於治療一些疾病具有顯著效果。在中醫理論中,穿山甲被認為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血液循環不良等相關疾病。此外,穿山甲的抗炎特性也有助於減輕一些炎症狀況,從而促進身體康復。儘管穿山甲在中醫中佔有重要地位,但其濫捕和非法貿易對這一物種造成了極大威脅,因此在使用此類藥材時,醫者應提倡可持續的替代療法或其他非動物性成分,以保護生態環境和維護物種的多樣性。彭氏黑龍散中的穿山甲反映了中醫藥材選擇的歷史與現實問題,亟需重視與改進。
彭氏黑龍散中加入丁香樹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腎壯陽: 丁香樹皮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腎陽不足導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宮寒不孕等症狀,可起到溫補腎陽的作用。
- 祛風除濕: 丁香樹皮還具有一定的祛風除濕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所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彭氏黑龍散中加入丁香樹皮,旨在通過溫腎壯陽、祛風除濕,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彭氏黑龍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改善循環: 當歸性溫味甘,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彭氏黑龍散常用於治療血瘀經閉、痛經等症,當歸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流通暢,有助於緩解疼痛,改善經血運行不暢等問題。
- 滋陰潤燥,緩解燥熱: 當歸還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部分病症可能伴有陰虛血燥,當歸可滋陰補血,緩解燥熱症狀,使藥效更加全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彭氏黑龍散中加入百草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百草霜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並減輕毒素對人體的傷害,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 止痛消腫: 百草霜亦能止痛消腫,適用於外傷或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腫脹,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痛苦,促進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百草霜在彭氏黑龍散中的加入,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止痛消腫的藥理作用,有助於提升藥方療效。
彭氏黑龍散中加入枇杷葉,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枇杷葉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
其潤肺止咳的作用,可緩解因肺熱燥咳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而清熱化痰的作用,則能有效消除肺熱,並使痰液易於排出。
因此,彭氏黑龍散中加入枇杷葉,可以起到清肺熱、止咳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幫助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彭氏黑龍散的功效主治與組方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彭氏黑龍散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是諸撲傷損,筋骨碎斷差錯。這明確指出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類跌打損傷,尤其是伴隨筋骨斷裂、錯位等嚴重情況的外傷。在古代醫學條件下,對於這類損傷的處理極為重要,它涵蓋了從軟組織損傷到骨折、脫位的廣泛範疇。此方顯然旨在通過外用方式,促進損傷部位的恢復,包括消腫止痛、接骨續筋、斂瘡生肌等。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彭氏黑龍散的藥物組成為川山甲、丁皮、當歸、百草霜、枇杷葉。此方劑的配伍獨特,多為外用,且結合了特定的處理方法,體現了中醫對外傷治療的深層考量。
1.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 川山甲(穿山甲片):性味鹹、微寒,歸肝、胃經。是活血散結、消腫排膿、通經下乳的要藥。在外傷骨折中,川山甲被認為能「透骨搜風」,具有極強的活血通絡、消腫止痛功效,有助於消散瘀血,促進骨折斷端的癒合。其軟堅散結的作用,對於因損傷引起的局部硬結或腫塊也有幫助。
- 當歸:性味甘、辛、苦,溫,歸肝、心、脾經。主要功效是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在此方中,當歸的活血作用是其主要目的,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因瘀滯引起的疼痛。同時,活血也能為損傷組織的修復提供充足的氣血供應。
2. 收斂生肌、清熱解毒
- 丁皮:在中藥文獻中,丁皮可能指的是丁香皮,即丁香樹的樹皮,或指某些具有收斂、止血、生肌作用的樹皮類藥材。若為丁香皮,其性味辛、溫,歸脾、胃、腎經,有溫中降逆,散寒止痛之效。但在此外用方中,更可能取其收斂、止血、促進創面癒合的作用,對於外傷創面,有助於止血和防止感染。
- 百草霜:為灶爐灰或鍋底煙灰,性味辛、溫,歸肝、脾經。傳統上認為其具有止血、斂瘡、解毒的功效。在外科應用中,百草霜常用於外傷出血、瘡瘍久不收口等。此方用於「撲傷損」甚至「刀筋獸嚙成瘡、壞爛」,百草霜能起到止血、收斂創面、清潔瘡口的作用,有助於創面的癒合。
3. 清熱潤肺、消腫止痛
- 枇杷葉:性味苦,微寒,歸肺、胃經。主要功效是清肺止咳、和胃降逆。在外用方中,枇杷葉可能取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外傷造成的局部紅腫熱痛,枇杷葉的清熱作用可以幫助緩解炎症反應。同時,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收斂和生肌作用。
4. 組方邏輯總結與應用原理
彭氏黑龍散的組方邏輯是針對「諸撲傷損,筋骨碎斷差錯」這一複雜外傷病機,採用了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收斂生肌、接骨續筋的多方位治療策略,並強調了外用治療的特色:
- 核心驅動:以川山甲為君藥,其穿透力強,善於活血通絡、消腫散結,直接針對筋骨斷裂、瘀血阻滯的核心問題。當歸則強化活血化瘀,同時補血以利於組織修復。
- 局部處理:丁皮和百草霜共同發揮收斂、止血、斂瘡生肌的功效,對於開放性創傷或壞爛的皮膚組織,能促進創面清潔和癒合。
- 輔助清熱消腫:枇杷葉的加入,則可清熱解毒,緩解外傷引起的局部炎症和腫痛。
方劑的外用方式(研細末,蔥湯淋洗,薑汁或地黃汁調,紙帛裹貼)是其療效的關鍵:
- 蔥湯藥水淋洗:蔥湯有溫通發散、消腫止痛之效,用於初步清潔和活血,使局部氣血通暢,為後續藥物吸收創造條件。
- 薑汁或地黃汁調:薑汁辛溫,有溫通散瘀、止痛的作用,適合偏寒或瘀滯的損傷;地黃汁甘涼,有滋陰清熱、涼血的作用,可能針對損傷局部熱盛或出血的情況。這種因症狀選擇調和藥液的方法,體現了用藥的靈活性和辨證施治的思想。
- 裹貼應用:通過外敷,使藥物直接作用於病灶,其藥效能更集中、更持久。
- 「有破留口,別用斂藥;如骨斷碎,斟酌夾縛,3日1次淋洗換藥,不可去夾,以待骨續」:這些操作規程強調了外傷處理的嚴謹性。對於開放性傷口,要留口排膿,並配合其他斂瘡藥;對於骨折,則必須進行固定(夾縛),並定期換藥,直至骨骼癒合。這反映了古代中醫對骨傷治療的系統性和專業性,不僅僅是敷藥,還包括了對位、固定等現代骨科的基本原則。
總而言之,彭氏黑龍散是一個針對跌打損傷、筋骨斷裂的複合型外用方劑,其組方嚴謹,作用全面,從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到收斂生肌、促進骨骼癒合,考慮周全,並結合了獨特的用藥方式和操作規程,是古代中醫骨傷科治療經驗的結晶。
傳統服藥法
川山甲6兩,丁皮6兩,當歸2兩,百草霜、枇杷葉。上為細末.
先煎蔥湯藥水淋洗,整頓平正,看熱冷用薑汁或地黃汁調,或紙或帛隨大小裹貼,有破留口,別用斂藥;如骨斷碎,斟酌夾縛,3日1次淋洗換藥,不可去夾,以待骨續;如刀筋獸嚙成瘡、壞爛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彭氏黑龍散, 出處:《永類鈐方》卷二十二。 組成:川山甲6兩,丁皮6兩,當歸2兩,百草霜、枇杷葉。 主治:諸撲傷損,筋骨碎斷差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