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祕傳寧癢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斑蝥。斑蝥在中醫藥中被認為具有解毒、行滯和破結的功效,因此常用於治療一些皮膚癢疹、濕疹等症狀。
斑蝥的主要成分為斑蝥素,這是一種強烈的生物活性物質。它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皮膚對病理因素的抵抗力,並且有助於消炎和止癢。此外,斑蝥還有驅風散寒的作用,對於由於外邪引起的癢症,有明顯的療效。
使用斑蝥時,需注意其用量和配伍,因為其性較烈,若使用不當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因此,在祕傳寧癢散中,斑蝥的應用體現了中醫對於方劑組成的精確搭配,以達到既療效顯著又相對安全的治療效果。
祕傳寧癢散中包含川貝母,主要是利用其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能清肺熱,化痰止咳,同時能滋潤肺燥,改善因燥熱引起的皮膚瘙癢。
此外,川貝母還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減輕皮膚炎症,促進皮膚修復,進一步緩解瘙癢症狀。
因此,祕傳寧癢散中加入川貝母,可以有效地改善因肺熱、燥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症狀。
祕傳寧癢散中加入檳榔,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驅風止癢:檳榔味辛性溫,具有驅風止癢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風邪入侵而引起的皮膚瘙癢症狀。
- 活血化瘀:檳榔還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對於因血液瘀滯引起的皮膚癢也有輔助作用。
因此,祕傳寧癢散中加入檳榔,可以有效地驅風止癢,活血化瘀,達到止癢的效果。
主治功效
祕傳寧癢散方劑功效分析
根據《松崖醫徑》程玠所載,祕傳寧癢散主治「風蟲頑癬」。方中藥物組合精妙,針對「風蟲頑癬」病機,從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活血散結等多個方面入手,達到治療目的。
方中藥物分析及其作用機理:
斑蝥 (三個去翅): 方中以斑蝥為君藥。斑蝥味辛、性熱,有大毒,具有攻毒散結、活血止痛之功效。其毒性可直接殺滅蟲類致病因子,並能消散瘀滯,對於因蟲毒入侵所致的頑固癬疾具有較強的攻邪之力。去翅處理,則能減輕其毒性,控制其藥力,避免因毒性過強而損傷正氣。
川貝母 (五錢): 貝母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在「風蟲頑癬」的病症中,部分情況下可能伴隨肺熱咳嗽等症狀,貝母的加入,可以清泄肺熱,緩解相關症狀,起到輔佐君藥的作用,避免單純攻毒傷正。
檳榔 (二個): 檳榔味辛、苦,性溫,具有消積健胃、殺蟲利水之功效。其殺蟲作用,與斑蝥相輔相成,共同清除致病的蟲類。同時,檳榔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利水消腫,對於因濕邪蘊結所致的癬疾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川槿皮 (一兩): 川槿皮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可以輔助清熱解毒,減輕炎症反應,協同其他藥物消滅病邪。
紅娘子、青娘子 (各七個): 古方中「紅娘子」、「青娘子」藥物目前已難以考證其確實品種,需參考更多文獻資料進行確認。推測可能為某些具有殺蟲止癢作用的藥物,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作用。
治療原理總結:
祕傳寧癢散治療「風蟲頑癬」的原理,是通過君藥斑蝥的攻毒殺蟲作用,清除致病的蟲類及毒邪;佐以川貝母清熱潤肺,避免攻伐過度傷及正氣;再配合檳榔、川槿皮及紅娘子、青娘子等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活血散結的目的。方中藥物配伍精當,攻補兼施,既能有效清除病邪,又能保護正氣,是治療頑固性癬疾的有效方劑。 值得注意的是,方中藥物多有毒性,需謹慎使用,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 本分析僅基於古方記載及藥物傳統功效進行推測,並非現代藥理學研究結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本方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寧癢散, 出處:《松崖醫徑》卷下。 組成:川槿皮1兩,紅娘子7個,青娘子7個,斑蝥3個(去翅),貝母5錢,檳榔2個。 主治:風蟲頑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