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閉管丸中包含胡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增強清熱瀉火力: 胡黃連與黃連同屬毛茛科植物,藥性相近,都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將兩者合用,可增強清熱瀉火之效,更能有效地清除腸胃熱毒,治療腸胃溼熱導致的腹痛、腹瀉、便血等症狀。
- 加強止瀉作用: 胡黃連中的生物鹼成分,具有更強的收斂止瀉作用,與黃連共同發揮作用,可更好地止瀉,緩解腸道炎症,改善腹瀉症狀。
黃連閉管丸中添加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之效。在黃連閉管丸中,穿山甲有助於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因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腫脹,達到治療閉經、痛經等症狀的效果。
- 活血化瘀,消散結塊: 穿山甲具有活血化瘀、消散結塊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因瘀血阻滯導致的經絡不通暢,進而緩解閉經、痛經等症狀。同時,穿山甲還能促進組織修復,加速癒合。
黃連閉管丸中加入石決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平肝,鎮靜安神: 石決明性寒,味甘鹹,歸肝經,具有清熱平肝、鎮靜安神的功效。與方中黃連、梔子、黃芩等清熱瀉火藥物合用,可加強清熱瀉火、平肝熄風之效,適用於肝火上炎、心煩不寐、頭暈目眩等症。
- 潛陽降火,收斂固澀: 石決明亦有潛陽降火、收斂固澀之效。與方中生地、玄參、麥冬等滋陰養血藥物配合,可滋陰潛陽,收斂止瀉,適用於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所致的瀉痢、遺精等症。
總之,石決明在黃連閉管丸中起着清熱平肝、鎮靜安神,以及潛陽降火、收斂固澀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肝火上炎、腎陰不足等症的效果。
黃連閉管丸中加入槐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止血: 槐花性涼,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可以輔助黃連、黃柏等藥物清熱瀉火、止血止瀉。
- 收澀止瀉: 槐花含有豐富的單寧酸,具有收澀止瀉的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如白芍、當歸等,共同達到止瀉的效果。
總之,槐花在黃連閉管丸中,起到清熱涼血止血、收澀止瀉的作用,輔助藥物達到治療腸炎、痢疾等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連閉管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痔漏」及「遍身諸漏」,中醫所謂「漏」指瘻管、潰瘍久不癒合之症,如肛門瘻管、體表慢性潰瘍等。其特徵為分泌物滲漏、反覆感染,甚至伴隨周圍組織硬化(如方中提到「漏之四邊有硬肉突起」)。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胡黃連
- 性味苦寒,入肝、胃、大腸經,具清熱燥濕、解毒消腫之效。
- 針對痔漏濕熱毒蘊之本,清下焦濕熱,抑制瘻管化膿發炎。
臣藥
- 穿山甲(麻油炸黃):
- 性咸微寒,善走竄透膿,活血散結,促進瘻管膿液排出,並修復組織。
- 麻油炸後增強其消腫生肌之效。
- 石決明(煅用):
- 煅後質地鬆脆,收澀斂瘡,助於潰瘍面癒合,減少分泌物。
- 穿山甲(麻油炸黃):
佐藥
- 槐花(微炒):
- 清大腸濕熱、涼血止血,緩解痔漏出血。
- 蠶繭(硬肉突起者加用):
- 炒炭後收澀斂瘡,尤擅軟化硬結組織(如「硬肉突起」),促進瘻管閉合。
- 槐花(微炒):
三、方劑整體作用機理
以 清熱解毒+透膿消腫+收斂生肌 為主軸:
- 攻邪:胡黃連清濕熱,穿山甲透膿散結,破除瘻管瘀滯。
- 修復:石決明、蠶繭收斂瘡口,槐花止血,共同促進組織癒合。
- 蜜丸緩行藥力,米湯送服護胃,適合長期調治(40日療程)。
此方體現中醫「祛腐生新」之法,針對慢性瘻管兼顧清解與修復,為痔漏頑疾的標本兼治之劑。
傳統服藥法
胡黃連(淨末)1兩,穿山甲5錢(麻油內炸黃色),石決明5錢(煅),槐花(微炒)5錢。漏之四邊有硬肉突起者,加蠶繭20個,炒末和入藥中。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1錢,空心清米湯送下,早、晚日進2服。至重者40日而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收斂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連閉管丸, 出處:《外科正宗》卷三。 組成:胡黃連(淨末)1兩,穿山甲5錢(麻油內炸黃色),石決明5錢(煅),槐花(微炒)5錢。 主治:痔漏;及遍身諸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