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管丸

閉管丸

BI GU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1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9%
胃經 20%
大腸經 20%
肺經 9%
心經 9%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閉管丸中加入胡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胡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閉管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尿道炎、膀胱炎等症,而胡黃連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炎症,減輕病症。
  2. 利濕通淋:胡黃連入膀胱經,能利濕通淋,促進尿液排泄,幫助清除尿路感染的病竈,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因此,胡黃連的加入對於閉管丸的清熱利濕、解毒通淋功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閉管丸方劑中包含槐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清熱涼血止血: 槐花性涼,味苦,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閉管丸用於治療痔瘡、便血等症,槐花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痔瘡腫痛、出血等症狀。
  2. 收斂止瀉: 槐花亦有收斂止瀉之效,可減少腸道分泌,減輕腹瀉症狀。閉管丸中常搭配其他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物,槐花可輔助收斂腸道,增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閉管丸方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閉管丸主治氣血瘀阻所致的閉經、痛經、癥瘕等症,穿山甲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故為方中重要藥物。
  2. 化瘀散結,消腫排膿: 穿山甲亦有化瘀散結、消腫排膿的功效。閉管丸對於一些伴有腫塊、膿腫的病症亦有治療作用,穿山甲能促進組織修復,消散積聚,達到治癒目的。

閉管丸中添加石決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肝明目,平肝潛陽: 石決明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清肝火、降肝陽、明目的功效。閉管丸主治頭昏眼花、耳鳴目眩、心悸失眠等症,而肝火上炎、肝陽上亢是其常見病因,石決明可清熱降火,平肝潛陽,緩解這些症狀。
  2. 鎮靜安神,改善睡眠: 石決明亦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可改善失眠多夢、心神不寧等症狀,與閉管丸中其他安神藥材如酸棗仁、柏子仁等相輔相成,協同作用,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閉管丸]傳統功效主治為「痔漏」,尤其針對肛周瘻管、痔瘡潰後久不癒合之證。其組方邏輯緊扣「清熱燥濕、化瘀通絡、斂瘡生肌」三大治則:

一、組成分析與推論功效

  1. 胡黃連(胡連)1兩

    • 苦寒沉降,善清下焦濕熱,尤長於瀉大腸濕火。《本草正義》載其「專治肛瘻痔瘡」,能消腫止痛,針對痔漏之濕熱膿血。
  2. 槐花(炒)5錢

    • 炒製緩其寒性,專入大腸經,涼血止血。《本草備要》謂其「治腸風痔漏」,能清解血分熱毒,改善便血。
  3. 穿山甲(麻油製)5錢

    • 油炙後增其通竅透膿之效。《醫學衷中參西錄》強調其「通透之力,可達病所」,能消散瘻管內瘀滯,促進組織修復。
  4. 煅石決明5錢

    • 煅後收澀性增,《海藥本草》稱其「主腸風痔疾」,利用其鹹寒軟堅、斂瘡作用,助瘻管閉合。
  5. 蠶繭(佐藥,針對硬肉突起)

    • 炒研後外用多治癰疽,《本草綱目》載其「燒灰酒服,治癰腫」,此處取其疏通局部氣血,軟化瘻管周圍纖維化組織。

二、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與活血並行:胡黃連、槐花清泄大腸濕熱以治本;穿山甲化瘀通絡,破除瘻管內瘀血腐肉。
  2. 軟堅與收斉共存:煅石決明既能軟堅散結,又可收斂創面;蠶繭針對局部增生的「硬肉」,防止瘻管再度擴大。
  3. 劑型設計深意:以蜜丸緩釋藥效,米湯送服護胃,符合「下焦之病,取緩攻」之思路,避免寒涼傷中。

此方體現「通補兼施」思維,通過清熱解毒、化瘀通管、收斂生肌,促使瘻管自然閉合,符合中醫「祛腐生新」的瘡瘍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胡連1兩,槐花5錢(微炒),穿山甲5錢(麻油內煮黃色),石決明(煅)5錢。
如漏四邊有硬肉突起者,加蠶繭20個炒研,和入藥中。
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1錢,空心以清米湯送下,早晚日進2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收斂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閉管丸,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三。 組成:胡連1兩,槐花(微炒)5錢,穿山甲(麻油內煮黃色)5錢,石決明(煅)5錢。 主治:痔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