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子膏

桑椹子膏

SANG ZHEN Z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藥成方配本》(蘇州)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2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腎經 50%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桑椹子膏的組成中包含桑椹,乃因桑椹本身具有多種藥用功效,與方劑的治療目的相符。

首先,桑椹性寒,味甘酸,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生津潤燥、烏髮明目的功效。其次,桑椹富含花青素、維生素C、鐵等營養成分,可改善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鬚髮早白、腰膝酸軟等症狀。

因此,桑椹作為桑椹子膏的主要成分,可有效發揮其滋陰補血、益肝腎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桑椹子膏以單味鮮桑椹(紫色者為佳)製成,古醫籍載其性味甘寒,歸肝、腎經。主治「肝腎兩虧,關節不利」,其原理在於:

  1. 補肝腎陰血:桑椹色紫黑,中醫理論認為黑色入腎,其質潤多汁,能滋養肝腎陰液。《滇南本草》稱其「益腎臟而固精,久服黑髮明目」,適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眩暈耳鳴、鬚髮早白等。
  2. 濡養關節筋脈:肝主筋、腎主骨,肝腎陰血不足則筋脈失養,可致關節僵硬屈伸不利。桑椹膏通過補益肝腎,間接濡養筋骨,改善關節功能,符合「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思路。

【組成與治療原理】
此方組成極簡,僅用鮮桑椹,然其製法考究:

  1. 鮮品取汁:鮮桑椹保留完整汁液與生機之氣,較乾品更擅長滋陰潤燥。先榨汁再煮渣,確保有效成分(如花青素、維生素、多醣類)充分萃取。

  2. 濃縮成膏:收膏後,滋膩之性增強,專注於「緩補」肝腎,適合久虛需長期調養者。膏方質地黏稠,中醫認為此類形態更易入陰分,強化滋養效果。

  3. 中醫邏輯推衍

  • 祛風機制:風邪侵襲常趁虛而入,桑椹膏透過補肝腎之陰,使陰血充足則虛風自息,屬「滋陰息風」之法,而非直接發散風邪。
  • 現代視角佐證:桑椹含豐富抗氧化成分,或可減輕關節炎性反應;其鐵、維生素C組合亦間接支援造血功能,與「養血」論述相呼應。

總結而言,此方體現中醫「精簡專效」的思路,以單味藥食兩用之品,透過製劑工藝轉化,將滋補肝腎與養血柔筋的功效集中於膏方,契合慢性虛損證的調治需求。

傳統服藥法


鮮桑椹子(紫色)100斤。
養血祛風。
先將鮮桑椹子榨汁,其渣入鍋內加水煮透,去滓濾清,加入原汁一並收膏,約成膏十斤。
每用5錢,開水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桑椹子膏, 出處:《中藥成方配本》(蘇州)。 組成:鮮桑椹子(紫色)100斤。 主治:養血祛風。主治:肝腎兩虧,關節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