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桑椹膏以桑椹為主要成分,原因如下:
1. 桑椹性味甘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生津潤燥、烏髮明目等功效。桑椹膏以桑椹為主要原料,充分利用其藥用價值,可達到滋補肝腎、養血益氣、改善血虛體質等效果。
2. 桑椹膏的製作過程中,桑椹經過長時間熬煮,藥效更易被人體吸收。桑椹膏將桑椹的精華部分濃縮,製成容易吸收的膏狀,更方便服用,提高藥效。
桑椹膏為傳統中醫藥方之一,其組成精妙,旨在滋補肝腎,益氣養血。方中含蒼朮一味,實則點睛之筆。蒼朮,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功能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桑椹膏主補,而補易滋生濕熱,蒼朮之用正在於調節此弊,避免補而不化,滋潤過度。再者,肝腎同源,肝氣疏泄有助於脾氣運化,蒼朮健脾,亦間接助益肝腎。此外,蒼朮芳香醒脾,增進食欲,使整體方劑不僅滋補,更促進消化吸收,達到補而不滯的效果。綜上所述,蒼朮於桑椹膏中,既是平衡劑,又是增效劑,彰顯了中醫配伍的智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桑椹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 主症「骨蒸」的解析
「骨蒸」為中醫對虛勞發熱的專稱,屬陰虛內熱、熱邪深伏骨髓之證,臨床表現為午後潮熱、盜汗、形瘦、顴紅、脈細數等,常見於肺癆(結核病)或久病陰虛者。傳統認為,此證源於腎陰虧虛,虛火灼爍陰液所致。 - 桑椹膏的定位
此方以桑椹為君藥,配合蒼朮燥濕健脾,並可依腎虛、肺虛加減枸杞子或人參,顯示其兼具滋陰清熱、健脾固本之效,尤適於陰虛內熱兼脾虛濕滯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君藥:桑椹(取汁)
- 性味歸經:甘、酸,寒;入肝、腎經。
- 核心作用:
- 滋陰補血:桑椹為經典補腎陰藥材,能填精益髓,緩解陰虛內熱。
- 清虛火:其寒涼之性可退骨蒸勞熱,與《本草經疏》載其「涼血補血益陰」相符。
- 現代理解:桑椹含花青素、維生素等,具抗氧化、調節免疫作用,可能改善慢性消耗性疾病之虛熱狀態。
(2)臣藥:蒼朮
- 性味歸經:辛、苦,溫;入脾、胃經。
- 配伍意義:
- 健脾燥濕:防止桑椹滋膩礙胃,解決陰虛者常見的「虛不受補」問題。
- 升清降濁:蒼朮能升發脾陽,助桑椹滋陰之力上輸肺腎,形成「水土既濟」之局。
5D%E4%9B%BA%E8%97%A5%E6%B2%96%E5%8A%91%E5%88%86%E6%9E%90)- 協同效應:桑椹滋陰易滯濕,蒼朮溫燥可制約,形成「寒溫互制」的平衡配伍。
(3)加減配伍
- 腎氣虛加枸杞子:
- 枸杞甘平,補肝腎精血,與桑椹協同增強滋陰填髓之力,針對骨蒸本源(腎陰虧)。
- 肺氣虛加人參:
- 人參大補元氣,益肺生津,適用於骨蒸兼氣短、自汗之肺氣虛者,體現「培土生金」思路。
(4)製法與藥效關係
- 熬膏去渣:濃縮桑椹汁精華,便於長期服用,符合虛勞病「緩圖治本」原則。
- 蒼朮共熬:藉水煎提取蒼朮揮發油及苷類成分,強化健脾化濕之效。
三、治療原理總述
此方以滋陰清熱為主軸,兼顧健脾運濕,整體策略為:
- 直接治標:桑椹清解骨髓伏熱,緩解潮熱盜汗。
- 間接固本:
- 蒼朮健脾斷濕熱生化之源,防陰藥壅滯。
- 枸杞或人參針對腎、肺虛損,修復根本。
- 標本兼顧:適於陰虛夾濕或氣陰兩傷之骨蒸,展現中醫「攻補兼施」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桑椹不拘多少(取汁)、蒼朮。
腎氣虛,加枸杞子4兩(研末);肺氣虛,加人參1兩。
取桑棋汁,入蒼朮共熬,去滓成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桑椹膏, 出處:《慎齋遺書》卷七。 組成:桑椹不拘多少(取汁)、蒼朮。 主治:骨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