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膏

文武膏

WEN WU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下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2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腎經 50%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文武膏方劑中加入桑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腎:桑椹性味甘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生津潤燥、烏髮明目的功效。對於腎陰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昏目眩、鬚髮早白等症狀,桑椹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增強體質:桑椹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等,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體質,促進血液循環。對於久病體虛、面色蒼白、精神不振的人羣,加入桑椹可以起到一定的補益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文武膏主療「瘰癧」,此症多因痰火鬱結、肝腎陰虛,或氣血瘀滯所致,表現為頸側淋巴結腫大、連珠成串,屬現代「淋巴結結核」範疇。

  • 桑椹(黑者):性甘寒,歸肝腎經,傳統用於滋陰補血、生津潤燥,尤適肝腎陰虛之證。其色黑入腎,古法多用於虛勞羸弱、津虧內熱。
  • 夏枯草:辛、苦、寒,入肝膽經,為清肝火、散鬱結之要藥。《神農本草經》謂其主「寒熱、瘰癧、鼠瘻」,直接對應此症。

兩藥合熬為膏,一補一瀉:桑椹滋陰以固本夏枯草清散以治標,共奏「養陰清熱、化痰散結」之效,契合瘰癧「本虛標實」之病機。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推論

  1. 陰虛火鬱之病理框架
    瘰癧久病多耗傷陰血,而痰火膠結不散。方中桑椹汁甘潤,補肝腎之陰以潤燥,夏枯草苦辛寒,清瀉肝膽鬱火而散結,二者協同,標本兼顧。

  2. 藥對配伍特點

    • 桑椹(文武膏之「文」):以其柔潤之性滋養陰血,緩解陰虛內熱之本。
    • 夏枯草(文武膏之「武」):以其辛散苦降之力攻逐痰火,瓦解瘰癧之標。
      此「文武」並用,補瀉兼施,暗合「柔克剛、潤制燥」之理。
  3. 熬膏工藝與藥效強化
    以銀石器熬膏,避鐵器以免桑椹中鞣質、有機酸等化學反應損效;濃縮成膏後,既延長保存,亦使二者藥性交融,增強緩補緩消之性,適合瘰癧需長期調治之特點。

  4. 忌口佐證病機
    忌酒色(防助火耗陰)、鵝肉(《本草綱目》載鵝「發風動瘡」),反證此方所治瘰癧與「陰虛火動」相關,需避溫燥發物。


三、延伸潛在效用推測

依組成特性,此方或可延伸應用於:

  • 甲狀腺結節(痰火鬱結型)
  • 慢性淋巴結炎(陰虛兼熱毒未清)
    然需嚴格遵循中醫辨證,非通治一切結腫。

此方體現「滋清並行」之法,對後世治療陰虛痰火交結之癥瘕積聚,提供配伍思路。

傳統服藥法


桑椹(黑者)2升(以布袋絞取汁),夏枯草10斤(取汁)。
上藥於銀石器中熬成膏子。
每服2匙,白湯化下,日3次,1月即愈。
忌酒色、鵝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文武膏,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文武實(即桑椹,黑熟者)2鬭。 主治:瘰癧。

文武膏,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五。 組成:桑椹(黑者)2升(以布袋絞取汁),夏枯草10斤(取汁)。 主治:瘰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