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四君湯

黃耆四君湯

HUANG QI SI JUN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寒 (0.7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胃經 50%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耆四君湯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和胃,利濕止瀉: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利濕止瀉的功效。黃耆四君湯以補氣健脾為主,白扁豆的加入可增強其和胃止瀉作用,對於脾胃虛弱、濕氣較重所致的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有協同作用。
  2. 補脾益氣,扶正祛邪:黃耆四君湯以補氣為主,白扁豆則兼具補脾益氣之效。白扁豆能補脾氣、益元氣,與黃耆相輔相成,增強補益效果,有助於提升機體抵抗力,扶正祛邪。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耆四君湯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五痔下血」。古代所謂「五痔」,泛指多種類型的痔疾(如牡痔、牝痔、脈痔、腸痔、血痔等),其共同特徵為肛門腫痛、出血或脫垂。「下血」即指痔瘡出血,多因氣虛不攝、脾胃濕熱下注,或中氣下陷所致。黃耆四君湯以補氣健脾為主,兼顧升提固攝,適合氣虛失統、血溢脈外之證。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核心方劑:四君湯

四君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為補氣健脾基礎方,主治脾胃氣虛、運化乏力。痔瘡下血若因氣虛不攝,四君湯可益氣以助統血,健脾以除濕濁,從根本調理氣血生化之源。

2. 加黃耆

黃耆甘溫,具補氣升陽、固表托瘡之效。其作用有三:

  • 益氣攝血:增強四君湯補氣之力,氣足則能統血,減少出血。
  • 升提中氣:痔瘡脫垂或下血日久者,多伴中氣下陷,黃耆可舉陷固脫。
  • 生肌斂瘡:若痔瘡潰瘍久不癒,黃耆能促進傷口修復。

3. 加白扁豆

白扁豆健脾化濕、和中消暑,其作用在於:

  • 健脾祛濕:濕熱下注為痔瘡誘因,扁豆協助茯苓、白朮祛濕,減少濕熱瘀滯肛門。
  • 緩解便溏:若患者兼有脾虛泄瀉,扁豆可止瀉以減輕肛門刺激。

4. 生薑、大棗

二藥為調和營衛之經典藥對,輔助健脾益氣:

  • 生薑:溫中和胃,助四君湯醒脾,兼制黃耆壅滯之性。
  • 大棗:補血安中,與人參、黃耆協力補益氣血。

三、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補氣健脾」為核心,針對氣虛型痔瘡出血之病機:

  1. 補氣以攝血:通過人參、黃耆補益脾肺之氣,恢復氣對血的固攝功能,改善出血。
  2. 健脾以除濕:白朮、茯苓、扁豆健脾滲濕,減少濕熱下注肛門之壓力。
  3. 升提以固脫:黃耆升舉陽氣,緩解痔核脫垂,配伍生薑、大棗調和脾胃,助藥力運行。

總結

黃耆四君湯為四君湯之加味方,透過益氣、升提、化濕三者並行,標本兼顧,適用於氣虛為主、兼夾濕濁之痔瘡出血,體現中醫「補氣攝血」「健脾舉陷」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四君湯加黃耆、白扁豆。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四君湯,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六。 組成:四君湯加黃耆、白扁豆。 主治:五痔下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