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豆丸

JIN DOU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寒 (0.7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胃經 50%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豆丸方劑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化濕: 白扁豆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化濕、消暑止瀉的功效。金豆丸多用於脾胃濕熱、食積不化等症狀,白扁豆能消解濕熱,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白扁豆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能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金豆丸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之效。

主治功效


金豆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與主治

金豆丸,主要成分為白扁豆。根據古籍記載,其主治功效為「消渴飲水」。

  • 《本草衍句》:「消渴飲水用金豆丸白扁豆浸水服之」
  • 《本草簡要方》:「金豆丸。白扁豆(浸去皮)研末。天花粉汁同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天花粉汁下。日二次。治消渴飲水。」
  • 《本草綱目》:「消渴飲水:金豆丸:用白扁豆浸去皮,為末,以天花粉汁同蜜和丸梧子大,金箔為衣。每服二、三十丸,天花粉汁下,日二服。」

治療原理分析

從上述古籍內容可以分析出金豆丸治療消渴飲水的原理,主要基於白扁豆的藥性及功效:

  1. 白扁豆的藥性:《本草衍句》記載白扁豆「甘溫,通利三焦,厚脾和胃,降濁升清,消暑除濕,和中州」。說明其性味甘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消暑化濕的功效。

  2. 消渴的病機:消渴,即現代醫學所稱的糖尿病,其主要症狀為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中醫認為消渴的病機主要為陰虛燥熱,津液虧損。

  3. 白扁豆與消渴:《本草衍句》中提到白扁豆能「消渴飲水」。其「和中州」的功效,有助於調理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津液生成,緩解口渴多飲的症狀。

  4. 天花粉的協同作用:古籍中記載金豆丸的製法常與天花粉汁同蜜和丸。天花粉性味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與白扁豆合用,可以加強清熱生津的作用,進一步緩解消渴症狀。

  5. 米飲送服:《本草綱目》還提及白扁豆可用於治療「赤白帶下」,並以米飲送服。米飲即米湯,具有益氣養陰、潤燥生津的功效,也可用於治療消渴症。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金豆丸主治消渴飲水,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白扁豆健脾和胃、消暑除濕的功效,以及天花粉清熱生津的協同作用,進而改善脾胃運化,促進津液生成,達到緩解消渴症狀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白扁豆(浸,去皮)。
上為末,以天花粉汁同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金箔為衣。
每服20-30丸,天花粉汁下,1日2次。次服滋腎藥。
忌炙煿,酒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豆丸, 出處:《本草綱目》卷二十四引《仁存方》。 組成:白扁豆(浸,去皮)。 主治:消渴飲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