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藶膏

TING L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偏寒 (0.8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9%
肺經 16%
胃經 16%
心經 15%
膀胱經 9%
腎經 6%
脾經 5%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21

方劑組成解釋

葶藶膏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原因在於葶藶子本身的藥性與膏方所針對的病症相契合。

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瀉肺降氣、利水消腫的功效。而葶藶膏常用於治療肺熱喘咳、水腫、痰多等症,葶藶子的寒涼之性可以清熱降火,辛散之性可以宣肺化痰,利水之性可以消腫利尿,因此成為葶藶膏的主要藥物之一,有助於達到治療目的。

葶藶膏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止咳:蟬蛻性涼,具有疏風散熱、宣肺止咳之效。葶藶膏以利水消腫為主,但對於伴隨咳嗽的症狀,蟬蛻能起到協同作用,有助於宣通肺氣,緩解咳喘。
  2. 清熱解毒:蟬蛻兼具清熱解毒之效。葶藶膏主要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疾病,而蟬蛻能清熱解毒,有助於消除濕熱,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療效。

總之,蟬蛻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葶藶膏的止咳效果,還能提升其清熱解毒的功效,進一步增強治療效果。

葶藶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堵及某些腫瘤等病症,其特殊的成分之一為斑蝥。斑蝥是一種昆蟲,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主要成分為斑蝥毒,能夠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增加代謝,具有消腫、止痛甚至抗腫瘤的效果。中醫理論中認為,斑蝥能清熱解毒,對於由於濕熱造成的痰滯、腫瘤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然而,由於斑蝥的毒性,使用時需格外謹慎,以避免中毒的風險。在葶藶膏的配方中,斑蝥的用量通常取決於患者的具體病情及體質,確保安全有效。因此,葶藶膏的組成相輔相成,集成了多種藥材的功效,形成治療上乘的方劑,體現了中醫在療效與安全之間的微妙平衡。這使得葶藶膏在中醫臨牀中佔有一席之地,也是傳統中藥方劑的智慧結晶。

葶藶膏中含有麝香,主要是利用其開竅醒神的功效。

葶藶膏主要用於治療水腫、喘咳等症,其組成藥材多偏寒涼,容易造成體內陽氣不足,導致氣機阻滯,影響藥效發揮。麝香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的特性,能溫通氣血,使藥力更好地運行於體內,達到通利水氣止咳化痰的效果。同時,麝香還能增強葶藶膏的療效,使其更加有效地治療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葶藶膏」之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葶藶膏的組成包括:

  • 葨藶子: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蟬蛻:疏風散熱,明目退翳。
  • 斑蝥:破血逐瘀,攻毒散結。
  • 麝香:開竅醒神,活血散瘀。

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

綜合古籍所述,葶藶膏的功效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1. 利水消腫:

    •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明確指出「葶藶膏,治水腫腹脹」,《聖濟總錄》亦多次提及葶藶膏用於治療水氣病症。
    • 其治療原理在於,葶藶子具備較強的利水作用,能通過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消除水腫。古籍中記載的「當利三二行,水氣下」,即是說明其利水消腫的功效。
    • 《本草綱目》中,搭配其他利水藥物,如鳧肉、鸕鷀、豬腎等,進一步佐證了葶藶在治療水腫方面的應用。
  2. 止咳平喘:

    • 《聖濟總錄》中,小葶藶湯一方用於「治喘咳上氣多唾,面目浮腫,氣逆」,此方雖非單獨使用葶藶膏,但可見葶藶在治療喘咳方面的作用。
    • 推測其治療原理是透過利水消腫,減輕肺部水腫,從而改善喘咳症狀。同時,葨藶子具備清熱解毒之功,有助於緩解因肺熱引起的咳喘。
  3. 攻毒散結、瘡瘍:

    • 《聖濟總錄》記載葶藶膏「治一切瘡久冷」。
    • 此功效主要歸功於斑蝥的攻毒散結作用,以及麝香的活血散瘀功效。斑蝥能破血逐瘀,將體內的毒邪排出體外,麝香則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瘡瘍處的氣血運行,加速癒合。
  4. 治療耳疾:

    • 《聖濟總錄》中,葶藶膏被製成耳塞劑,用於「治耳聾,塞耳」。
    • 其治療原理可能包括:麝香的開竅作用有助於疏通耳竅,而葨藶子能清熱解毒,緩解耳部炎症。

綜合分析:

葶藶膏的治療原理是以葨藶子的利水消腫為核心,輔以蟬蛻的疏風散熱、斑蝥的破血攻毒、以及麝香的活血開竅,共同發揮作用。其主治範圍較為廣泛,涵蓋了水腫、咳喘、瘡瘍和耳疾等病症。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病症治療中,葶藶膏的配伍和使用方法有所不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在《聖濟總錄》中可見,葶藶膏的應用多與其他藥材配伍,如桑白皮、棗、桑葉、杏仁等,以增強療效或緩解藥性。這也反映了中醫組方配伍的精髓,即通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葶藶1兩,蜣螂(乾者)5枚,馬銜蟲(乾者)5枚,蟬殼(炙)5枚,斑蝥(炒)5枚,麝香(細研)1錢。
上為末,煉蜜和為膏。
以故帛上攤貼,1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葶藶膏, 出處:《宣明論》卷八。 組成:牛黃1分,麝香1分,龍腦1分,崑布20分,海藻20分(洗),牽牛8分,桂心8分,椒目3分,葶藶6分(炒)。 主治:水腫腹脹。

葶藶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三。 組成:葶藶1兩,蜣螂(乾者)5枚,馬銜蟲(乾者)5枚,蟬殼(炙)5枚,斑蝥(炒)5枚,麝香(細研)1錢。 主治:一切瘡久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