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蜂房膏方劑中包含露蜂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藥效:露蜂房為蜂房經蜜露浸潤後所製,其性涼潤,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並提升療效。
2. 改善口感:露蜂房具有蜜香,可改善方劑的口感,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提升服藥順從性,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蜂房膏方中加入蛇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消腫生肌: 蛇蛻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痛、消腫生肌之功效。蜂房膏多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症,蛇蛻的加入可增強其祛風止痛、消腫生肌之效,促進傷口癒合。
- 活血化瘀: 蛇蛻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減輕疼痛,加速傷口癒合。蜂房膏中加入蛇蛻,可增強其活血化瘀之效,提升療效。
蜂房膏方劑中包含玄參,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玄參性寒,味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蜂房膏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口舌生瘡等症,玄參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減輕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 滋陰潤燥: 玄參兼具滋陰潤燥功效,可緩解蜂房膏中其他藥物對燥熱之氣,避免燥邪傷陰,使藥效更加平和,提高療效。
蜂房膏方劑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蜂房膏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狀。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益衛固表的作用,能夠增強人體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減輕風寒濕邪對人體的影響。
2. 協同蜂房:蜂房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黃耆與蜂房配伍,可起到溫補脾肺、清熱解毒的作用,使藥力相輔相成,更好地發揮治療功效,達到止咳平喘的目的。
蜂房膏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平,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蜂房膏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杏仁的潤肺止咳作用可以輔助蜂房的宣肺止咳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化痰止咳: 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水解後可以產生氫氰酸,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蜂房膏中加入杏仁,可以增加方劑的化痰止咳功效,對於痰多咳喘的患者,可以起到更好的緩解作用。
蜂房膏方劑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血餘炭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蜂房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 止血生肌: 血餘炭入血分,具有止血生肌之效,可與蜂房相輔相成,加速傷口癒合,並預防感染。
因此,血餘炭在蜂房膏中起著清熱解毒、止血生肌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
蜂房膏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皮膚病變如瘡癬、濕疹等。其組成成分多樣,其中含有鉛丹(又稱為黃丹、黑丹)。鉛丹在古代醫學中被認為具有殺蟲解毒、收斂生肌的功效,因此常見於外用藥物配方中。
然而,現代醫學已知鉛丹中含有鉛成分,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導致鉛中毒,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特別是對兒童及孕婦更加危險。因此,在使用含鉛丹的方劑時需謹慎,最好遵循專業醫師指導,並注意控制用量與使用頻率。
儘管如此,由於蜂房膏中的其他成分仍具備一定的治療價值,如蜂蜜有滋潤皮膚、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蜂房本身也有助於調節皮膚狀態。因此,在現代臨床應用中,對於是否應保留鉛丹這一成分,存在著不同觀點。部分專家建議尋找更安全有效的替代品來取代鉛丹,以確保治療效果同時減少潛在風險。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蜂房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蜂房膏主治「瘰疬生頭,膿水不乾,疼痛」,即瘰疬(淋巴結結核或慢性淋巴結炎)潰破後流膿不止且伴隨疼痛的症狀。方中藥物以解毒消腫、斂瘡生肌為主,配合外用膏藥形式,直接作用於患處,促進膿液排出、瘡口癒合,並緩解局部疼痛。
二、組成藥物與治療原理
露蜂房(1兩)
- 性味甘、平,有毒,歸胃經。
- 功用:攻毒消腫、祛風止痛,善治癰疽瘡毒、瘰疬潰爛。
- 方解:為主藥,針對瘰疬膿瘍,以毒攻毒,促進瘡毒外排。
蛇蛻皮(半兩)
- 性味鹹、甘,平,歸肝經。
- 功用:祛風解毒、退翳消腫,古代常用治癰腫瘡毒、瘰疬潰爛。
- 方解:輔助蜂房加強解毒透膿之效,並助生新肌。
玄參(半兩)
- 性味苦、甘、鹹,微寒,歸肺、胃、腎經。
- 功用:清熱涼血、解毒散結,為治瘰疬要藥。
- 方解:針對瘰疬根源的熱毒凝結,清熱軟堅。
黃耆(3分)
- 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
- 功用:益氣托毒、生肌斂瘡,促進潰瘍癒合。
- 方解:少量用於扶助正氣,助膿毒外透而不傷正。
杏仁(1兩)
- 性味苦,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
- 功用:潤膚消腫,外用可軟堅散結。
- 方解:與麻油同煎,取其油脂潤澤瘡面,緩解疼痛。
亂發(如雞子大)
- 性味苦,微溫,歸心、肝、腎經。
- 功用:止血消瘀、斂瘡生肌,古方常用於熬膏外敷。
- 方解:與麻油同熬成「血餘炭」,加強收斂瘡口之效。
黃丹(5兩)
- 即鉛丹,性味辛、微寒,有毒,歸心、脾、肝經。
- 功用:解毒生肌、收斂瘡瘍,為熬膏必用之品。
- 方解:與麻油反應生成膏藥基質,具殺菌防腐作用。
麻油(1斤)
- 性味甘,涼,歸大腸經。
- 功用:潤燥解毒、滋養瘡面,為膏藥之賦形劑。
- 方解:滋潤皮膚,緩解瘡口乾硬疼痛。
三、方劑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解毒透膿:蜂房、蛇蛻攻毒排膿,玄參清熱散結,針對瘰疬熱毒。
- 生肌斂瘡:黃耆益氣托毒,亂發、黃丹收斂瘡口,促進癒合。
- 外治局部:通過膏藥形式直接作用患處,利用麻油、杏仁潤膚,減輕疼痛,黃丹殺菌防腐,防止感染。
總結
此方以攻毒斂瘡為主,清熱托毒為輔,外用直接作用於潰爛瘡面,符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原則,針對瘰疬潰後膿水不乾、疼痛不止之證,體現了古人對外用製藥的精深運用。
傳統服藥法
露蜂房1兩,蛇蛻皮半兩,玄參半兩,黃耆3分,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亂發如雞子大,黃丹5兩。
上銼細,用麻油1斤,先煎發及杏仁;候發消盡,即以綿濾去滓,都入鐺中,將前藥煎令焦黃,又濾去滓;下黃丹,以柳木篦不住手攪,候熬成膏,即傾於瓷盒中盛,旋取塗於帛上。
外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蜂房膏有毒,使用時要注意用量。
- 蜂房膏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蜂房膏不宜用於孕婦和兒童。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蜂房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九。 組成:蜂房(銼)半兩,蒼耳半兩。 主治:蜂螫疼痛。
蜂房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六。 組成:露蜂房1兩,蛇蛻皮半兩,玄參半兩,黃耆3分,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亂發如雞子大,黃丹5兩。 主治:瘰癧生頭,膿水不乾,疼痛。
蜂房膏, 出處:《外台》卷二十六引《删繁方》。 組成:蜂房3兩(炙),生槐白皮10兩,練實50枚,桃仁50枚(熬),白芷2兩,赤小豆1合(碎),豬膏1升半。 主治:腎勞虛,或酒醉當風損及腎臟致成酒痔,肛門腫生瘡。因酒勞傷發者,瀉清血,肛門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