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蛤索餅

HAI HA SUO BI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21%
腎經 21%
肺經 21%
小腸經 7%
脾經 7%
大腸經 7%
肝經 6%
膽經 6%
膀胱經
腎經
肺經
小腸經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5

主治功效


海蛤索餅

組成:

  • 文蛤
  • 甘遂
  • 鬱李仁

整體功效:

利水消腫、止咳平喘。

主治:

水氣,頭面浮腫,坐卧不安。或嗽喘者。

本方由文蛤、甘遂、鬱李仁三味藥組成。文蛤味甘咸,性平,入肺、胃經,具有利水消腫、止咳平喘的功效;甘遂味苦,性寒,入大腸經,具有瀉水利尿、消腫解毒的功效;鬱李仁味苦、甘,性平,入肺、大腸經,具有潤肺止咳、利水消腫的功效。三味藥合用,具有利水消腫、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水氣,頭面浮腫,坐卧不安。或嗽喘者。

文獻參考:

  • 本草綱目》:"文蛤,味甘咸,性平,入肺、胃經。主利水消腫,止咳平喘。"
  • 本草經疏》:"甘遂,味苦,性寒,入大腸經。主瀉水利尿,消腫解毒。"
  • 本草正》:"鬱李仁,味苦、甘,性平,入肺、大腸經。主潤肺止咳,利水消腫。"

傳統服藥法


海蛤(搗研如面)1兩,甘遂3分(為末,絹羅如面,用白麵和作劑),鬱李仁(湯浸,去皮,微炒,研)1兩1分。
上藥以桑根白皮1兩,用水2升煮。如嗽,即加乾棗30枚(劈破),同煮取1升,去滓,入前藥和,如作索餅法煮令熟,看冷暖得所,空腹服食。須臾快利,小便甚多,勿怪。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文蛤、甘遂、鬱李仁三味藥為君藥,文蛤利水消腫,甘遂瀉水利尿,鬱李仁潤肺止咳,三藥合用,共奏利水消腫、止咳平喘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氣喘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面部浮腫

相同名稱方劑


海蛤索餅,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八。 組成:海蛤(搗研如面)1兩,甘遂3分(爲末,絹羅如面,用白面和作劑),鬱李仁(湯浸,去皮,微炒,研)1兩1分。 主治:水氣,頭面浮腫,坐卧不安。或嗽喘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