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蛤索餅

HAI HA SUO BI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0.2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6%
肺經 16%
膀胱經 16%
脾經 12%
大腸經 12%
小腸經 12%
肝經 7%
膽經 7%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脾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海蛤索餅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化痰:文蛤味甘鹹,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利濕解毒的功效。對於熱痰壅肺、咳嗽氣喘、痰多粘稠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軟堅散結:文蛤還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可以幫助消除痰液積聚造成的痰核,對於慢性咳嗽、肺結核等病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海蛤索餅中加入文蛤,可以發揮其清熱化痰、軟堅散結的功效,幫助治療相關疾病。

海蛤索餅方劑中含有甘遂,其原因如下:

  1. 消腫散結:甘遂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瀉水消腫、散結通便之效。海蛤索餅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瘰癧、癭瘤等症,甘遂可配合其他藥材,起到消散腫塊、軟堅散結的作用。
  2. 引藥入深:甘遂性猛烈,可引導其他藥材深入病竈,提高藥效。海蛤索餅方劑中多配合其他性質溫和的藥材,甘遂可作為引經藥,將其他藥力帶至病所,增強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甘遂在海蛤索餅方劑中發揮消腫散結、引藥入深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瘰癧、癭瘤的目的。但甘遂毒性較大,需慎用,不可自行服用。

海蛤索餅中加入鬱李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腸通便: 鬱李仁性味甘平,入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之效。海蛤索餅主治濕熱下注、小便不利等症,而鬱李仁的潤腸通便作用,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排出濕熱之邪,進一步改善小便不利症狀。
  2. 清熱利濕: 鬱李仁亦有清熱利濕之功。其能清泄濕熱,並能促進腎臟排泄,有利於清除體內濕熱,配合海蛤索餅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利濕之目的,更有效地解決濕熱下注所致的症狀。

主治功效


海蛤索餅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海蛤索餅方主治「水氣,頭面浮腫,坐臥不安,或嗽喘者」。此方由海蛤、甘遂、郁李仁三味藥物組成,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利水消腫為主,兼顧化痰通便:

方中三藥皆具利水消腫之功,為方劑主旨。

  • 海蛤: 性味鹹寒,具有利水消腫、化痰軟堅、清熱解毒的功效。《本草綱目》記載其能“利水道,消腫滿,下水氣”。在海蛤索餅方中,其作用是作為利水消腫的主藥,清除體內積聚的水液。 其化痰軟堅之功,亦有助於改善水腫伴隨的痰飲阻塞。

  • 甘遂: 性味苦寒,峻下之品,具有逐水消腫、通便洩積、止咳平喘的功效。其瀉下之力強,能迅速清除體內積聚的水分,尤其適用於水腫較甚,兼有便祕者。 甘遂的峻下作用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從而幫助排出體內積聚的水分和毒素,緩解水腫。其止咳平喘之功,則針對水腫兼見咳嗽喘息的症狀。

  • 郁李仁: 性味甘平,潤腸通便、利水消腫、清熱解毒。其潤腸通便的作用,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體內積聚的水分和毒素,減輕水腫。 同時,郁李仁的利水消腫作用與海蛤、甘遂相輔相成,增強了方劑整體的利水消腫效果。

二、三藥合用,標本兼治:

方中三藥配伍,各司其職,共同作用於水腫的病理機制。甘遂峻下利水,作用迅速而強,為方中之君藥,能快速消除水腫;海蛤利水消腫,兼能化痰軟堅,清熱解毒,為臣藥,能緩解水腫的症狀,並兼顧痰飲阻塞;郁李仁潤腸通便,利水消腫,為佐藥,能配合甘遂瀉下,並緩和甘遂的峻猛之性,保護腸胃。三藥合用,標本兼治,既能迅速消除水腫,又能緩解症狀,避免峻下藥傷及正氣。

三、針對水腫不同證型:

方劑針對「水氣,頭面浮腫,坐臥不安,或嗽喘者」的症狀,說明此方適用於水腫較為明顯,且伴有咳嗽喘息等症狀的患者。 方中甘遂的逐水消腫和止咳平喘作用,以及海蛤的化痰作用,都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郁李仁則輔助利水,並潤腸通便,使治療更為全面。

綜上所述,海蛤索餅方通過三藥合用,利水消腫為主,兼顧化痰通便,標本兼治,有效治療水腫,尤其適用於水腫較甚,兼見咳嗽喘息等症狀的患者。 其藥物配伍精妙,體現了古代中醫的辨證論治思想。

傳統服藥法


海蛤(搗研如面)1兩,甘遂3分(為末,絹羅如面,用白麵和作劑),鬱李仁(湯浸,去皮,微炒,研)1兩1分。
上藥以桑根白皮1兩,用水2升煮。如嗽,即加乾棗30枚(劈破),同煮取1升,去滓,入前藥和,如作索餅法煮令熟,看冷暖得所,空腹服食。須臾快利,小便甚多,勿怪。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氣喘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面部浮腫

相同名稱方劑


海蛤索餅,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八。 組成:海蛤(搗研如面)1兩,甘遂3分(爲末,絹羅如面,用白面和作劑),鬱李仁(湯浸,去皮,微炒,研)1兩1分。 主治:水氣,頭面浮腫,坐卧不安。或嗽喘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