寤生丸

寤生丸

WU SHENG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3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肝經 23%
肺經 14%
胃經 14%
大腸經 14%
心經 8%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寤生丸」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乳香具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子宮血液循環,有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並能促進產婦的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
  2. 舒筋活絡,緩解疼痛:乳香亦有舒筋活絡之效,可緩解孕婦因懷孕而引起的腰痠背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助於順利生產。

總之,乳香在「寤生丸」方劑中發揮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作用,有助於孕婦順利生產及產後恢復。

寤生丸方劑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積:枳殼味苦、辛,性寒,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之效。對於因氣滯血瘀、痰濕阻滯而導致的難產,枳殼可疏肝理氣,促進氣血運行,幫助胎兒順利娩出。
  2. 活血化瘀:枳殼不僅能理氣,更能活血化瘀。對於因血瘀不通而導致的難產,枳殼可活血化瘀,改善子宮血液循環,促進胎兒下降,有助於順產。

因此,在寤生丸方劑中加入枳殼,可以有效解決氣滯血瘀、痰濕阻滯等導致難產的問題,幫助產婦順利分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寤生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核心主治:此方載於古代婦科典籍,主用於妊婦「瘦胎、滑利、易産」。所謂「瘦胎」,非指損胎體,意在調理母體氣機,使胎兒不過大而難産;「滑利」則強調疏通氣血、濡潤產道;「易産」為終極目標,助母體順應分娩之自然過程。古人認為胎體過實或氣滯可致難産,故需於產前調理,此方多見於妊娠後期輔助之用。


組成與藥理邏輯推論

1. 君藥:枳實(六兩)

  • 性味功能:苦辛微寒,歸脾、胃、大腸經,破氣消積、化痰除痞。
  • 應用思路
    枳實為方中主藥,重用至六兩,取其「破滯氣」之力。古代認為「氣滯則胎壅」,枳實能疏泄中焦氣機,導滯下行,間接緩解子宮氣血壅滯。其「透軟」後焙乾,減其峻烈之性,存其行氣之功,搭配蜜丸緩和藥效,使作用趨於持久。

2. 佐藥:桑白皮(六兩,煎煮後棄去)

  • 煎煮深義
    桑白皮甘寒瀉肺行水,雖最終棄用,然與枳實共煮時,其性滲入枳實,暗含「瀉肺以利大腸」之效。肺與大腸相表裏,桑白皮助枳實通降腑氣,亦能間接疏通下焦水氣,產道得潤。

3. 輔藥:木香(半兩)、炙甘草(半兩)

  • 木香:辛溫行氣止痛,與枳實相配,一寒一溫,調和氣機,專解腸胃滯氣。
  • 炙甘草:甘緩和中,制約枳實破氣之烈,兼補脾胃,防行氣過耗正氣。

4. 劑型與服用

  • 煉蜜為丸:蜜能潤燥,緩枳實燥性,丸劑適合妊娠後期漸進調理。
  • 米飲送服:米飲補中益氣,協同甘草護胃,避免行氣藥傷及胎元。

整體治療原理推演

此方以「通降氣機」為核心,透過三層作用:

  1. 氣機疏導:枳實、木香暢通中下二焦氣滯,改善母體氣血運行,避免胎氣壅塞。
  2. 間接濡潤:桑白皮煎煮時滲透利水之性,輔助軟化產道;蜜丸潤燥,緩解氣滯之燥結。
  3. 動態平衡:行氣藥佐以甘草、米飲,峻緩相制,既促氣血流通,又不損胎元根本。

古人強調「胎前宜涼,產前宜利」,此方契合「利而不傷」之旨,然須辨明體質,非所有孕婦皆宜。其邏輯體現中醫「以通為用」的產前調治思想。

傳統服藥法


枳實6兩,桑白皮(乾)6兩。
上藥入大鐺內,以河水煮半日許,候枳實透軟,去桑白皮不用,取枳實(去瓤)薄切作小片子,焙乾,再入木香半兩,甘草(炙)半兩,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曬乾。
每服30丸,加至50-70丸,空心、日午、臨臥用溫米飲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寤生丸, 出處:《女科百問》卷下。 組成:枳實6兩,桑白皮(乾)6兩。 主治:難産。

寤生丸, 出處:《婦人良方》卷十五。 組成:乳香1分,枳殼1兩。 主治:瘦胎、滑利、易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