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椒散
QIN JIA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二一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1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秦椒散中加入乾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 乾漆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止痛、散寒止癢的功效。秦椒散以治療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疼痛爲主,而乾漆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祛風止痛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
- 殺蟲止癢: 乾漆亦有殺蟲止癢的功效。秦椒散除了治療風寒溼痹,也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溼疹等皮膚病。加入乾漆可以進一步增強方劑的殺蟲止癢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秦椒散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由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秦椒散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生地黃可以清熱涼血,緩解熱毒對血管的刺激,防止出血加重。
- 滋陰潤燥:秦椒散中常有辛燥之品,如秦椒、川芎等,容易耗傷陰血。生地黃滋陰潤燥,可以緩解這些藥物的燥熱之性,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負擔,使藥物療效更加和緩持久。
總而言之,生地黃在秦椒散方劑中發揮着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有助於平衡藥性,促進藥物療效的發揮。
秦椒散中包含馬齒莧,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馬齒莧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秦椒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小便不利等症,馬齒莧可輔助清熱解毒,緩解濕熱之邪。
- 利水消腫: 馬齒莧亦有利水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水分,促進小便通暢,配合秦椒散中的其他藥材,可更有效地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秦椒散中加入石榴皮,是基於其收斂止瀉、抑菌止癢的功效。
石榴皮性澀,味酸,入脾、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的作用,可有效緩解腹瀉、腸炎等症狀。其所含的生物鹼和鞣質等成分,亦具有抑菌抗炎作用,可抑制腸道內細菌的生長繁殖,進一步幫助止瀉。此外,石榴皮對於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秦椒散中加入石榴皮,可增強方劑的止瀉、抑菌和止癢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秦椒散中包含柳枝,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 柳枝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秦椒散本身以清熱解毒為主要功效,柳枝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之力,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炎症。
二、 疏散風熱: 柳枝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止咳平喘的功效。秦椒散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等症,柳枝的加入可以更好地疏散風熱,緩解咽喉疼痛、咳嗽等症狀。
秦椒散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止咳,利水消腫: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的功效。秦椒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痰多喘咳,桑白皮能幫助宣肺化痰,利水消腫,有助於緩解咳嗽和痰多等症狀。
- 清熱解毒,利咽開音:桑白皮還具有清熱解毒、利咽開音的功效。秦椒散中加入桑白皮,可以幫助清熱解毒,緩解咽喉腫痛,改善聲音嘶啞等症狀。
秦椒散中加入胡桃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腎壯陽,澀精止遺: 胡桃仁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固精縮尿的功效。對於腎虛陽痿、遺精滑泄等症狀,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 補益腦髓,改善記憶: 胡桃仁富含磷脂、蛋白質等營養物質,能補益腦髓,改善記憶力。秦椒散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腰膝冷痛等症狀,其中也可能伴隨頭暈腦脹、記憶力減退等問題,胡桃仁的加入可以起到補益腦髓、改善記憶力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秦椒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秦椒散記載主治「髭髮白」,即鬚髮早白之症。古代醫家認為,此症多與肝腎不足、氣血虧虛或風熱上擾有關,導致毛髮失養而色白。方中秦椒與瓜蒂配伍,旨在通過辛散升發、疏通鬱滯之力,改善頭面氣血運行,或間接調節臟腑功能以烏髮。
二、組成藥物分析
秦椒(汗)
- 性味:辛溫,歸脾、胃、腎經。
- 傳統功效:溫中散寒、除濕通絡,《神農本草經》載其能「堅齒髮,明目」。其辛溫之性可促進頭面氣血流通,或通過溫補肝腎間接助益毛髮生長。
瓜蒂
- 性味:苦寒,歸胃經。
- 傳統功效:湧吐痰濕、瀉熱去積,《本草綱目》提及其能「治頭面風熱」。此處可能借其輕宣上焦之效,疏散頭面風熱或痰濁,以利氣血上榮。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辛開苦降,調暢氣機
秦椒辛溫上行,瓜蒂苦寒降泄,二者配伍形成「辛開苦降」之勢,可疏通三焦氣機,使清陽得升、濁陰得降。頭面為諸陽之會,氣血暢通則毛髮得養。祛風除濕,清解鬱熱
若髭髮白因風熱或濕鬱所致,秦椒之辛散可祛風,瓜蒂之苦寒能清熱,合用可解頭面鬱滯,恢復毛囊氣血供應。間接補益肝腎
秦椒溫腎、瓜蒂泄濁,或透過調節中焦脾胃(後天之本)與下焦肝腎(先天之本)的功能,改善精血化生,間接烏髭髮。
四、可能的機轉推論
- 局部刺激與代謝促進:秦椒含揮發油,或可刺激頭皮微循環;瓜蒂的湧吐作用可能引發輕度代謝調整,間接影響毛囊功能。
- 傳統「以通為補」思維:此方未直接補益,而是通過疏通氣血、清除病理產物(如痰濕鬱熱),為毛髮生長創造條件,體現中醫「祛邪以安正」的治療理念。
結語
秦椒散以簡潔配伍展現古代「從氣血調治毛髮」的思路,其功效機轉側重於「通調」而非滋補,適合因氣滯、風熱或濕濁導致的鬚髮早白。後世烏髮方劑或受此啟發,逐漸發展為結合補益肝腎與活血祛風的複方。
傳統服藥法
秦椒1分(汗),瓜蒂2分。
上為末。
每服方寸匕,水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秦椒散是一張中醫方劑,具有滋陰養血、潤燥烏髮的功效,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秦椒散, 出處:《外台》卷四引《深師方》。 組成:秦椒1分(汗),瓜蒂2分。 主治:膏癉。黃疸。
秦椒散, 出處:《聖惠》卷四十一。 組成:白芷1兩,旋覆花1兩,秦椒1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桂心2兩。 主治:補虛益鬃發,延年駐顔。主治:人年未至40,頭須盡白。
秦椒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一。 組成:秦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1分,乾漆(炒煙盡)1分,生乾地黃(焙)、馬齒莧(重午日收,陰乾)半兩,石榴皮1分,柳枝1分,桑根白皮1分,胡桃皮1分,白刺皮1分。 主治:髭鬢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