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地黃乾漆丸

DI HUANG QIAN QI WAN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肝經 22%
胃經 16%
肺經 16%
腎經 11%
心經 11%
脾經 11%
大腸經 11%
膀胱經 0%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傳統服藥法

肥地黃30斤(爛搗取汁,向灶釜中微火煎如餳,即下鹿角膠末),鹿角膠4兩(炙令通起,搗為末,余者炒為珠子,搗令盡),甘草半斤(炙,末),生乾地黃末1斤,乾漆末4面(其漆以微火鐺中熬令煙盡,即著少酒挹之,又以微火煎之,令乾,待冷入之),烏雞子10顆(去黃取白用),覆盆子末4兩,萆薢末4分,檳榔末5兩,枳殼末4兩(去瓤,炒了稱,搗末)。
久服走及奔馬,八十有子息。
上以微火煎,攪勿住手,漸點清酒2鬥令盡,勿令焦,但堪作丸即止,分為十二團,各以蠟紙裹,著瓷瓶中,可一年服之。臘月合和,至二月三月即於烈日中曬之,即不壞。
每服20丸,日2次。
忌蘿蔔、蒜、藕、冬瓜、蓮子、貝母、白藥。

方劑組成解釋

生地黃性甘、苦、寒。主治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用於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

鹿角膠性味甘、鹹、溫。主治補益精血、安胎止血。主腎虛、精血不足、虛勞贏瘦、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陽痿滑精、宮寒不孕、胎動不安、崩漏帶下、吐血、衄血、咯血、尿備、陰疽瘡瘍。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覆盆子性甘酸、平、無毒。主治補肝益腎、固精、縮尿、明目。用於腎虛遺尿、小便頻數、陽痿早洩、遺精滑精、宮冷不孕,帶下清稀,尿頻遺溺,目昏暗,鬚髮早白等症。

萆薢性苦、平。主治祛風、祛風濕、去利濕。治風濕頑痺、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濁、遺精、濕熱瘡毒、膏淋、白濁、帶下、瘡瘍、濕疹、風濕痹痛等症。

檳榔性味苦、辛、溫。主治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用於絛蟲、蛔蟲、薑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裡急後重、水腫腳氣、瘧疾。

枳殼性苦、酸、微寒。主治理氣寬中、行滯消脹。 用於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乾漆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四五引《千金月令》。 組成: 地黃乾漆丸(《醫方類聚》卷一四五引《千金月令》。)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四五引《千金月令》。組成:肥地黃30斤(爛搗取汁,向竈釜中微火煎如餳,即下鹿角膠末),鹿角膠4兩(炙令通起,搗爲末,餘者炒爲珠子,搗令盡),甘草半斤(炙,末),生乾地黃末1斤,乾漆末4面(其漆以微火铛中熬令煙盡,即着少酒挹之,又以微火煎之,令乾,待冷入之),烏雞子10顆(去黃取白用),覆盆子末4兩,萆薢末4分,檳榔末5兩,枳殼末4兩(去瓤,炒了稱,搗末)。主治:久服走及奔馬,八十有子息。 。 主治:久服走及奔馬,八十有子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香積湯

相似度 54%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