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芎散

JING XIO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肝經 12%
膽經 12%
心包經 12%
胃經 12%
脾經 12%
大腸經 12%
心經
肝經
膽經
心包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京芎散是一種著名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等相關症狀。在其組成中,川芎的加入至關重要。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不和或血瘀所引發的頭痛,具有顯著的療效。川芎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微血管的通透性,從而改善腦部的血液供應,達到緩解頭痛的效果。此外,川芎還能調理腸胃,防止由於脾胃虛弱導致的頭痛,增強整體療效。因此,川芎在京芎散中的應用,不僅能夠直接緩解疼痛,還能從全身調節氣血,達到更全面的治療效果,這也是其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之一的原因。

京芎散中使用赤石脂,主要原因有二:

  1. 固澀止瀉:赤石脂性澀,能收斂腸道,止瀉止痢,配合方中其他收斂止瀉藥物,如白朮、山藥等,共同發揮固澀止瀉功效,用於治療脾虛泄瀉、久痢不止等症。
  2. 清熱燥濕:赤石脂微寒,可清熱燥濕,配合方中其他清熱藥物,如黃芩、梔子等,共同發揮清熱燥濕功效,用於治療濕熱下注、腹痛泄瀉等症。

此外,赤石脂還有止血、利尿等功效,在京芎散中也發揮著一定作用。

主治功效


小兒疳瀉是一種中醫兒科疾病,主要症狀是消化不良、腹瀉和發育遲緩。

中醫認為,小兒疳瀉是由於脾胃虛弱、運化失常引起的。脾胃虛弱,則運化食物的能力下降,導致營養吸收不良,從而出現消瘦、面色蒼白、食慾不振等症狀。脾胃虛弱,則不能固攝大便,導致腹瀉。

治療小兒疳瀉,中醫主要採用健脾益氣、清熱化濕的方法。常用的中藥包括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山藥、芡實、薏米、焦山楂等。

「京芎散」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是川芎和赤石脂,具有活血化瘀、固澀收斂的功效,主治小兒疳瀉進退。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赤石脂味甘、澀,性平,具有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等功效。

「京芎散」中川芎和赤石脂的配伍,可以起到活血化瘀、固澀收斂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小兒疳瀉進退的效果。

中藥方劑「京芎散」,主要成分是川芎和赤石脂,具有活血化瘀、固澀收斂的功效,主治小兒疳瀉進退。

傳統服藥法


京芎、赤石脂各等分。
上為末。
3歲兒每服半錢,飢時米湯調服。
又方加蚵蚾灰、訶子(炮)、黃連(炒)、肉豆蔻(炮)、當歸(焙),作丸子尤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京芎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二。 組成:京芎、赤石脂各等分。 主治:小兒疳瀉進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