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明飲

TONG MING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2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肺經 15%
心經 13%
三焦經 13%
胃經 9%
心包經 6%
腎經 6%
膽經 6%
脾經 2%
大腸經 2%
膀胱經 0%
肝經
肺經
心經
三焦經
胃經
心包經
腎經
膽經
脾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通明飲中使用羚羊角,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藥效。

羚羊角性寒,味鹹,歸肝、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涼血止血的功效。其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治療熱邪犯心、神志昏迷等症狀;而其鎮驚開竅功效,則有助於治療驚癇抽搐、神志不清等病症。

通明飲以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為主要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神昏、驚癇抽搐、神志不清等症狀,而羚羊角正符合其藥理作用,因此被選用。

通明飲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其 清熱涼血退翳明目 的功效。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退翳明目之效。對於因熱毒上攻、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翳障遮睛等症狀,地骨皮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明目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通明飲的清熱解毒、明目退翳之功。

通明飲中含有梔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方中加入梔子,可以清泄心肺之熱,改善因熱毒引起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2. 利濕通淋: 梔子亦有利濕通淋之效,可以幫助排出體內濕熱,改善因濕熱引起的尿路感染、小便赤澀等症狀。方中結合其他利濕藥物,有助於更有效地消解濕熱,恢復視力。

通明飲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昇陽舉陷的功效。通明飲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痰熱矇蔽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柴胡可疏肝解鬱,使氣機通暢,減輕肝鬱對眼睛的影響。
  2. 昇陽舉陷: 通明飲中還常配伍昇陽舉陷的藥物,如黃芪、黨參等,柴胡可助其昇陽舉陷,使氣血上行,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

總而言之,柴胡在通明飲中起到疏肝解鬱、昇陽舉陷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的效果。

通明飲中包含蔓荊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表、疏風散熱:蔓荊子味辛、性涼,具有清熱解表、疏風散熱之效,可有效治療風熱感冒引起的頭昏腦脹、目赤腫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2. 通經活絡、明目止痛:蔓荊子入肝經、膀胱經,具有通經活絡、明目止痛的功效,可改善風熱所致的頭目眩暈、視力模糊、眼痛等症狀。

因此,蔓荊子在通明飲中,可發揮清熱解表、疏風散熱、通經活絡、明目止痛的作用,對於治療風熱感冒引發的頭目症狀具有較好的效果。

通明飲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養血柔肝: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止痙之效。通明飲主治肝腎陰虛,頭昏目眩、耳鳴耳聾等症,白芍能滋養肝血,緩解肝陽上亢,改善頭目失明、視力模糊等症狀。
  2. 緩解肝陽上亢:肝陽上亢可導致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等,白芍能柔肝降火,平抑肝陽,緩解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目失明症狀。同時,白芍還能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生地黃、枸杞子等配合,共同滋陰降火,達到更好的療效。

通明飲中包含蕤仁,乃因其具有清肝明目之效。蕤仁性寒,味甘,入肝經,能清肝火、降肝氣,並能滋養肝腎,改善視力模糊、眼乾澀等症狀。

此外,蕤仁亦可治療肝熱引起的頭暈目眩、耳鳴等不適,與通明飲中其他清熱解毒、滋陰明目的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標本兼治之效。

通明飲方劑中包含枳殼,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通明飲多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脅脹痛、胃脘痞滿等症狀,而枳殼的疏肝理氣作用能幫助解除肝氣鬱結,緩解胸脅脹痛,進一步達到行氣止痛的效果。
  2. 消食導滯,健脾開胃: 枳殼亦具有消食導滯、健脾開胃的作用。通明飲的組成中常包含一些滋補脾胃的藥物,而枳殼則可幫助消食導滯,減少胃腸積滯,進一步促進脾胃運化,增強藥效。

主治功效


通明飲: 一種傳統中藥方劑

通明飲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明目、活血化瘀、疏肝解鬱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眼科疾病,如青光眼、白內障、視神經萎縮等。

組成:

  1. **羚羊角:**味鹹,性寒,具有清熱明目、活血化瘀的功效。
  2. **地骨皮:**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清虛熱的功效。
  3. **梔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濕的功效。
  4. **柴胡:**味微苦,性微寒,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表的功效。
  5. **蔓荊子:**味酸,性微寒,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熱的功效。
  6. **白芍:**味酸,性微寒,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的功效。
  7. **蕤仁:**味辛,性溫,具有祛風除濕、補血養肝的功效。
  8. **枳殼:**味苦,性微寒,具有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的功效。

功效:

通明飲具有清熱明目、活血化瘀、疏肝解鬱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眼科疾病,如青光眼、白內障、視神經萎縮等。

用法:

通明飲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口服時,每日1-2次,每次10-15克,用溫水送服。外用時,將通明飲研成細末,敷於患處即可。

禁忌:

通明飲不宜與其他清熱解毒的中藥同用,以免藥效相剋。此外,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不宜服用通明飲。

總結:

通明飲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具有清熱明目、活血化瘀、疏肝解鬱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眼科疾病,如青光眼、白內障、視神經萎縮等。使用時應注意禁忌,並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羚羊角(鎊)1兩,地骨皮(銼)1兩,山梔子仁1兩,柴胡(去苗)1兩,蔓荊實3分,芍藥3分,蕤仁3分,枳殼(去瓢,麩炒)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後溫服,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明目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通明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 組成: 通明飲(《聖濟總錄》卷一○九。)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組成:羚羊角(鎊)1兩,地骨皮(銼)1兩,山梔子仁1兩,柴胡(去苗)1兩,蔓荊實3分,芍藥3分,蕤仁3分,枳殼(去瓢,麸炒)半 。 主治:明飲(《聖濟總錄》卷一○九。)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組成:羚羊角(鎊)1兩,地骨皮(銼)1兩,山梔子仁1兩,柴胡(去苗)1兩,蔓荊實3分,芍藥3分,蕤仁3分,枳殼(去瓢,麩炒)半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