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飲

XUAN HUA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3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4%
脾經 17%
肝經 16%
大腸經 8%
小腸經 8%
膀胱經 8%
肺經 8%
膽經 7%
胃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肺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宣化飲中使用大腹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消脹: 大腹皮性平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健脾和胃的功效。宣化飲主要用於治療腹脹、食積、便祕等症狀,而大腹皮能幫助消除腹中積滯,促進消化,緩解脹滿不適。
  2. 利水滲濕: 大腹皮還具有一定的利水滲濕作用,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出濕氣,改善水腫等症狀。宣化飲中常配合其他利水滲濕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宣化飲方劑中包含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宣肺止咳: 前胡性微寒,味辛,歸肺經,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的功效。宣化飲常用於治療風寒犯肺所致的咳嗽、咳痰,前胡能有效化解肺氣鬱結,使痰液易於咳出。
  2. 降氣止喘,化痰止咳: 前胡還具有降氣止喘、化痰止咳的作用。宣化飲中常配伍其他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中藥,如杏仁、桔梗等,前胡可協同這些藥物,共同發揮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宣化飲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 青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宣化飲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青皮的加入可有效緩解肝氣鬱結,促進氣機運行。
  2. 消食導滯: 青皮還具有消食導滯的作用,可幫助消化積滯,緩解食積脹滿。宣化飲常用於治療食積不化、消化不良、脘腹脹滿等症狀,青皮的加入可增強其消食導滯的作用,促進消化吸收。

主治功效


宣化飲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宣化飲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痧氣食結: 痧氣與食積互結於體內,表現為胸中飽悶,腹內絞痛。
  • 傷寒兼痧,痧因食結: 傷寒兼有痧症,且痧症是由於飲食積滯所導致。
  • 瘟痧: 瘟疫之邪與痧毒結合,表現為寒熱、腹痛、氣急、頭面腫痛、胸腹飽悶等。
  • 痘後痧脹: 出痘後,正氣虛弱,感受暑熱或穢濁之氣,形成痧脹。
  • 痰喘氣急,脹悶不已: 因痧毒導致的痰阻氣滯,表現為喘息、氣急、胸腹脹悶。
  • 心腹絞痛,吐瀉不已: 痧毒侵犯脾胃,導致氣機紊亂,出現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治療原理

宣化飲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 消食導滯: 方中以山楂為君藥,重用二兩煎湯代水,其酸甘之性善於消食化積,尤擅消肉食積滯。麥芽助其消食和胃。萊菔子下氣消食,除脹。三藥合用,增強消食導滯的功效。
  2. 行氣除脹: 廣皮(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大腹皮行氣寬中,消脹除滿。青皮疏肝破氣,消積化滯。三藥合用,可以有效疏通氣機,消除脹滿。
  3. 疏風散邪: 前胡具有宣散風熱、降氣化痰的功效。細辛的加入,可以增強宣肺散寒之力,使肌表之邪得以疏散。對於有外感症狀的患者,可以加強其祛邪外出之效。
  4. 活血化瘀: 部分醫案中加入了桃仁、紅花、茜草等活血化瘀藥,以增強活血散瘀的作用,有助於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消除瘀滯。
  5. 清熱解毒: 部分醫案中根據病情需要加入了石膏、黃連、黃柏等清熱解毒藥,以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熱毒壅盛的症狀。

綜合分析:

宣化飲以消食導滯、行氣除脹為主要功效,兼以疏風散邪。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消除食積、疏通氣機、驅散外邪來緩解痧症的各種症狀。在臨床應用中,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靈活加減藥物,例如加入活血化瘀藥或清熱解毒藥,以增強療效。

從古文醫案中可以看出,宣化飲常與荊芥銀花湯藿香湯稜術湯沉香阿魏丸等方劑合用,以加強疏散表邪、理氣化痰、活血通絡、清熱解毒的功效,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

總結:

宣化飲是一個以消食導滯、行氣除脹為主的方劑,適用於治療痧氣食結、傷寒兼痧、瘟痧等病症。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消除食積、疏通氣機、驅散外邪來緩解痧症的各種症狀。在臨床應用中,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靈活加減藥物,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新會皮1錢半,大腹皮1錢半,炒麥芽1錢半,前胡1錢半,炒蘿蔔子3錢,小青皮1錢。
消食和氣。
先用小山楂1兩,煎湯代水,煎成去滓,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疏風解表、行氣消食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若有發熱、頭痛、咳嗽等症狀,應及早就醫。

相同名稱方劑


宣化飲,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新會皮1錢半,大腹皮1錢半,炒麥芽1錢半,前胡1錢半,炒蘿蔔子3錢,小青皮1錢。 主治:消食和氣。主治:傷寒兼痧,痧因食結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