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羊脂煎方中加入血餘炭,是基於其獨特功效與藥性:
- 活血化瘀: 血餘炭具有活血化瘀之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羊脂煎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血餘炭的加入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消腫止痛。
- 止血生肌: 血餘炭具有止血生肌的功效,可加速傷口癒合,減少出血。羊脂煎中加入血餘炭,能有效控制傷口出血,促進傷口修復,達到止血生肌的效果。
因此,血餘炭在羊脂煎中扮演著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提升方劑的療效。
羊脂煎方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羊脂煎主治心火亢盛、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病症,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心煩失眠、便祕等,而黃連的清熱瀉火作用正好能針對這些病症。
- 解毒消炎: 黃連還有解毒消炎的作用,能抑制細菌生長,對一些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也有一定的療效。羊脂煎中加入黃連,一方面能清熱瀉火,另一方面也能解毒消炎,增強治療效果。
羊脂煎方中包含烏梅,主要原因有二:
- 斂肺止咳: 烏梅味酸性收斂,入肺經,能斂肺止咳,適用於肺氣上逆、咳嗽不止的症狀。羊脂煎為治療肺熱咳嗽的方劑,烏梅的加入有助於收斂肺氣,止咳平喘,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 生津止渴: 烏梅性寒,能生津止渴,適用於口乾舌燥、津液不足的症狀。羊脂煎中,由於其他藥物多偏燥熱,加入烏梅能起到滋陰生津、潤燥止渴的作用,平衡方劑整體的寒熱屬性,使療效更加平和。
羊脂煎中加入蜜蠟,主要是因為蜜蠟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清熱解毒: 蜜蠟性涼,能清熱解毒,對於外感風熱、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生肌止痛: 蜜蠟具有生肌止痛、潤燥止癢的功效,對於燙傷、燒傷、外傷出血等症狀,能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因此,羊脂煎中加入蜜蠟,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生肌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羊脂煎方中加入蜂蜜,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潤燥生津:蜂蜜性平味甘,入肺、脾、胃經,具有潤燥止渴、生津益血的功效。羊脂煎方中多用於治療燥熱傷津所致的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而蜂蜜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提升療效。
- 調和藥性:羊脂煎方中藥材多性溫熱,容易燥熱傷陰。蜂蜜能起到中和藥性、緩和藥效的作用,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使藥效發揮得更加溫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羊脂煎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中藥方劑「羊脂煎」的組成和功效,結合古文記載內容,分析其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如下:
主治功效
綜合古文獻記載,「羊脂煎」的主治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 久痢不止,休息痢: 多篇文獻提及「羊脂煎」可治療久痢,包括《醫學從眾錄》的「治久痢不痊」、《醫述》的「久痢不瘥,津血枯槁,肛門澀滯者,千金羊脂煎潤以導之」以及原始資料中《醫學從眾錄》的「治久痢不痊」等,都印證了此功效。
- 產後羸瘦,欲令肥白,飲食和調:《古今錄驗》、《外臺秘要》、《千金翼方》皆記載「地黃羊脂煎」可治療產後諸疾羸瘦,調和飲食,使人肥白,其中羊脂、地黃、生薑、白蜜的組合,具有補益氣血、滋陰潤燥的作用。
- 虛勞、腰痛、咳嗽、肺痿、骨蒸:《食療方》明確指出「熟羊脂、熟羊髓、白沙蜜、生薑汁、生地黃汁」組成的方劑可治療虛勞、腰痛、咳嗽、肺痿、骨蒸,與上述產後羸瘦的治療原理相近,皆為補益虛損。
- 痃癖氣、四肢羸瘦、心神虛煩、皮膚乾燥、不欲飲食:《太平聖惠方》記載「羊脂煎方」可治療痃癖氣導致的四肢羸瘦、心神虛煩、皮膚乾燥、不欲飲食等症狀,同樣是取其補益之效。
- 脫肛、陰脫: 多篇文獻提及羊脂煎可外用治療脫肛和婦女陰脫,例如《証治準繩‧女科》、《濟陰綱目》、《千金翼方》等。
- 其他: 還可治療小兒口瘡、湯火燒傷等。
治療原理
「羊脂煎」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補益氣血,滋陰潤燥: 羊脂、羊髓、蜂蜜、地黃等成分均具有補益氣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改善久病或產後虛弱、氣血不足的狀態,緩解津液虧虛導致的症狀。
- 收斂固澀: 方中可能加入的烏梅等具有收斂固澀作用,有助於止痢。
- 溫經散寒: 生薑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狀。
- 潤滑腸道,促進排便: 羊脂、蜂蜜等成分具有潤滑腸道的作用,可以緩解因津液不足導致的排便困難。
- 外用消腫止痛: 羊脂外用可以消腫止痛,對脫肛、陰脫、口瘡、燒傷等有一定的療效。
總之,「羊脂煎」是一個以補益為主,兼具收斂、溫經、潤腸等作用的方劑,其主治功效主要針對久病虛損、產後羸瘦、久痢不止等病症,並可外用於治療脫肛、陰脫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亂發(灰汁洗去垢膩,燒末),黃連末1升,烏梅肉2兩,酢7合(煎取稠),白蠟兩棋子,羊脂1棋子,蜜7合(煎取5合)。
上藥合納銅器中,湯上煎之。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飲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羊脂煎具有清熱燥濕、止痢的功效,但是陰虛火旺、大便乾燥者慎用。
相關疾病
身體消瘦心情煩燥
相同名稱方劑
羊脂煎, 出處:《千金》卷十五。 組成:亂發(灰汁洗去垢膩,燒末)1升,黃連末1升,烏梅肉2兩,酢7合(煎取稠),白蠟兩棋子,羊脂1棋子,蜜7合(煎取5合)。 主治:諸久痢不癒。
羊脂煎, 出處:《聖惠》卷四十九。 組成:羊脂1升,牛髓2升,川椒1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桂心1兩,人參1兩(去蘆頭),五味子1兩半,川芎1兩,乾薑1兩(炮裂,銼),生乾地黃2兩,遠志1兩(去心),生薑汁2合,當歸1兩(銼,微炒),生地黃汁1升,吳茱萸3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 主治:痃癖氣,四肢羸瘦,心神虛煩,皮膚乾燥,不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