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金鎖玉玄丹中加入龍骨,主要原因有二:
一、 鎮驚安神:龍骨性平味甘,入心、肝經,具有鎮驚安神、止汗固澀之效。金鎖玉玄丹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癇、夜啼不安、盜汗等症,龍骨可以起到安神定驚,改善睡眠,減少盜汗的作用。
二、 收斂固澀:龍骨亦具收斂固澀作用,可幫助止瀉、止汗,與方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固澀止汗的功效,進一步緩解小兒驚癇、盜汗等症狀。
金鎖玉玄丹中包含硃砂,主要是由於其具有鎮心安神之效。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能鎮驚安神、清熱解毒。古人認為其色赤如火,能降心火,故常用於治療心火亢盛所致的驚悸不安、失眠多夢等症。
此外,硃砂亦有鎮痛作用,能緩解頭痛、牙痛等症狀。但由於硃砂含有汞,長期服用或劑量過大,會造成汞中毒,故臨牀應用需謹慎。
金鎖玉玄丹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方劑中常與其他燥濕化痰藥物配合,以增強利水滲濕之效,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達到祛濕止瀉、寧心安神之目的。
- 化痰止咳: 茯苓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與其他止咳化痰藥物搭配,可有效緩解痰多、咳嗽等症狀。同時,茯苓還能起到益氣補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體質,提高抵抗力。
金鎖玉玄丹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虛弱、精神不振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巴戟天,具有多重藥理作用。巴戟天的主要成分為皁苷類和多種生物活性成分,能夠增強免疫系統,並具有滋補作用。巴戟天在中醫中被視為補腎壯陽的重要藥材,主要用於治療腎陽虛的症狀,如疲勞、陽痿、不孕等。
在金鎖玉玄丹中,巴戟天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特別是對於腎虛引起的精神倦怠及身體虛弱的患者。通過補腎,能夠促進氣血運行,從而提高患者的整體能量和抵抗力。此外,巴戟天還具有一定的安神效果,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進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因此,巴戟天的添加不僅使金鎖玉玄丹更為全面,也更具針對性地解決患者的問題。
金鎖玉玄丹中包含肉蓯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補腎壯陽,益精血: 肉蓯蓉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的功效。金鎖玉玄丹常用於治療腎虛陽痿、精血不足、腰膝酸軟等症,肉蓯蓉的藥性恰能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補腎壯陽之效。
- 潤腸通便,利水消腫: 肉蓯蓉亦具有潤腸通便、利水消腫之功效。金鎖玉玄丹方中若有其他藥物導致燥熱,肉蓯蓉則能起到緩解燥熱、通利大小便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
金鎖玉玄丹中包含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腎助陽,固精止遺: 補骨脂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固精止遺的作用。對於腎陽不足、精關不固所致的遺精、滑精、陽痿等症狀,能起到溫補腎陽、固攝精氣的作用。
- 散寒止痛,祛風除濕: 補骨脂還具有散寒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對於寒濕痹痛、腰膝冷痛等症狀,能起到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
因此,補骨脂在金鎖玉玄丹中,能有效地發揮溫腎助陽、固精止遺以及散寒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金鎖玉玄丹中包含五倍子,主要原因有二:
- 收斂固澀:五倍子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固澀之效,可止瀉止血,並可改善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的各種症狀,例如腹瀉、崩漏等。
- 清熱解毒:五倍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熱毒引起的瘡瘍、濕疹等皮膚病。
金鎖玉玄丹以五倍子為藥引,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收斂固澀、清熱解毒的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腸胃不適、皮膚病等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金鎖玉玄丹」主治「天將明必溏洩一次,爲腎洩」,此即中醫所稱之「五更瀉」或「雞鳴瀉」,屬腎陽虛衰、命門火不足所致。晨時陽氣當升而未升,陰寒內盛,水穀不化,故見黎明時分腸鳴腹瀉。此方以溫補腎陽、固澀止瀉為核心,契合「腎主二便」之理論,通過補火生土(溫腎以健脾)與收斂固脫雙向調節。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溫補腎陽,補火生土
- 巴戟、肉蓯蓉、蘆巴、故紙(補骨脂):
此四味為溫腎助陽要藥。巴戟壯腎陽、益精血;肉蓯蓉補而不峻,潤腸通便(與固澀藥配伍防泄瀉過甚);蘆巴(胡蘆巴)散寒逐濕;補骨脂專治腎泄,如《本草綱目》載其能「治腎泄,通命門,暖丹田」。四者協同,直補下焦元陽,使火旺土自健,腸腑得溫而瀉止。
2. 固澀止瀉,斂腸安神
- 煅龍骨、五倍子:
龍骨煅用增其收澀之性,固腸止瀉兼安神定志;五倍子酸澀,澀腸止瀉力強,二藥共斂腸道滑脫之勢,標本兼顧。 - 朱砂:
鎮心安神,間接調節腸道功能(心與小腸相表裡),古人認為神志不寧可影響二便,故用朱砂寧心以助固澀。
3. 健脾滲濕,佐制溫燥
- 茯苓:
健脾滲濕,一則防溫補藥滋膩礙脾,二則滲濕以實大便,符合「治瀉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理。
4. 酒糊為丸
酒性辛溫,助藥力通行經脈,增強溫補之效,且丸劑緩圖,契合腎陽需漸補之特性。
方劑配伍特點
全方以「溫腎固澀」為主軸,補中有澀,燥潤相濟(如肉蓯蓉潤、茯苓滲),避免純溫燥傷陰或固澀留邪之弊。其理法源自「益火之源以消陰翳」,透過補腎陽以暖脾土,固澀以救急,標本同治,適用於腎陽虛衰、固攝無權之晨瀉。
傳統服藥法
龍骨(煅)3錢,朱砂3錢,茯苓8錢,巴戟1兩6錢,肉蓯蓉(焙)1兩6錢,蘆巴(焙)1兩6錢,故紙(炒)1兩,五倍子8錢。
酒糊為丸。
口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滋陰補腎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具有固精止遺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鎖玉玄丹, 出處:《嵩崖尊生》卷九。 組成:龍骨(煅)3錢,朱砂3錢,茯苓8錢,巴戟1兩6錢,肉蓯蓉(焙)1兩6錢,蘆巴(焙)1兩6錢,故紙(炒)1兩,五倍子8錢。 主治:天將明必溏泄一次,爲腎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