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眼煎

爛眼煎

LAN YAN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二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6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肺經 23%
脾經 15%
膀胱經 15%
膽經 7%
腎經 7%
胃經 7%
肝經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膽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爛眼煎中加入膽礬,是利用其 收斂止癢、清熱解毒 的功效。

膽礬性寒,味苦澀,入肝經,具有 收斂止癢 的作用,可緩解眼部炎症引起的紅腫、疼痛、瘙癢等症狀。同時,其 清熱解毒 的特性,能抑制眼部細菌感染,促進炎症消退。

因此,在治療眼部炎症時,膽礬作為爛眼煎的組成成分,可以發揮其收斂止癢、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效果。

爛眼煎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熱,清熱解毒: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邪、清熱解毒的功效。爛眼多因風熱上攻,導致眼部紅腫熱痛,防風可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改善眼部炎症。
  2. 止癢止痛,消腫止痛:防風同時具有一定的止癢止痛、消腫止痛作用。爛眼常伴隨眼部瘙癢、疼痛,防風可緩解這些症狀,促進眼部組織修復。

因此,防風加入爛眼煎方劑,可有效緩解風熱引起的爛眼症狀,達到疏風清熱、止癢止痛、消腫止痛的功效。

爛眼煎方劑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獨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祛風止痛之效。爛眼多由風熱上攻、熱毒蘊結所致,獨活能疏散眼部風熱,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改善眼部紅腫、疼痛等症狀。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獨活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改善眼部組織營養供應,減輕眼部瘀血,緩解眼部疼痛。

總而言之,獨活在爛眼煎方劑中發揮著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有助於改善爛眼病症,促進眼部恢復健康。

爛眼煎方劑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散風止癢: 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散風止癢的功效。爛眼症多因風熱上攻,或濕熱蘊結所致,白僵蠶可清熱解毒,散風止癢,緩解眼部紅腫、疼痛、瘙癢等症狀。
  2. 熄風定驚,通絡止痛: 白僵蠶亦具熄風定驚、通絡止痛的功效。若爛眼症伴有頭昏眼花、肢體麻木等症狀,則白僵蠶可起到熄風定驚、通絡止痛的作用,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因此,白僵蠶作為爛眼煎的組成成分,可有效地清熱解毒、散風止癢,並能緩解眼部相關的疼痛、瘙癢等症狀,同時也能起到熄風定驚、通絡止痛的作用,達到整體治療爛眼症的目的。

爛眼煎方中使用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清熱解毒,散風止癢: 桑白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肺熱、利水消腫、止癢等功效。爛眼常因風熱上攻、肺熱燻蒸所致,桑白皮能清熱解毒,散風止癢,緩解眼部紅腫、瘙癢等症狀。

二、利水滲溼,通經活絡: 桑白皮能利水滲溼,通經活絡,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促進眼部毒素排出,加速炎症消退。對於因溼熱蘊結、經絡不通導致的爛眼,桑白皮能發揮良好的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爛眼煎」主治「赤紅爛眼」。「赤紅」指眼瞼及結膜發紅充血,「爛眼」則為眼瞼邊緣潰爛、濕癢或分泌物增多之症,類似於現代所稱的瞼緣炎(blepharitis)或結膜炎(conjunctivitis)。此方以「外洗法」直接作用於患處,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改善局部紅腫潰爛。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膽礬(硫酸銅,主清熱解毒)

  • 性味功效:酸、辛、寒,有毒,入肝、膽經。
  • 作用:外用能強力殺蟲解毒、收斂止癢,對「濕爛潰瘍」尤效。其寒性可清局部熱毒,收斂作用減少分泌物,改善眼瞼潰爛。

2. 防風(祛風止癢)

  • 性味功效:辛、甘、微溫,入膀胱、肝、脾經。
  • 作用:為「風藥潤劑」,善祛風邪而不燥,能緩解眼瞼癢痛。與膽礬寒性相佐,避免過於寒凝。

3. 獨活(祛風濕止痛)

  • 性味功效:辛、苦、微溫,入腎、膀胱經。
  • 作用:祛風濕、通絡止痛,助防風疏散外邪。其性偏燥,可化眼瞼濕濁,但用量輕,不致傷陰。

4. 僵蠶(祛風化痰散結)

  • 性味功效:咸、辛、平,入肝、肺經。
  • 作用:祛風止癢、化痰散結,善治風熱上攻之目赤腫痛。其「散結」特性可能緩解瞼緣腫硬。

5. 桑皮(桑白皮,瀉肺利水)

  • 性味功效:甘、寒,入肺經。
  • 作用:瀉肺火、利水消腫,中醫認為「肺主皮毛」,眼瞼濕爛與肺熱有關,桑皮可間接清熱化濕。

方劑整體配伍思路

  1. 清熱解毒為主:膽礬為君藥,直接清熱燥濕,針對「赤紅爛眼」熱毒濕濁之本。
  2. 祛風止癢為輔:防風、獨活、僵蠶共同祛風,止眼瞼癢痛,風邪去則濕熱易散。
  3. 兼顧利濕散結:桑皮瀉肺利水,僵蠶化痰散結,協同消除局部腫脹滲出。
  4. 外用直達病所:蒸煮後「露一宿」可能使藥性緩和,減少刺激,外洗直接作用患處。

此方體現「清熱解毒+祛風勝濕」的治療邏輯,符合古代對「爛眼」風濕熱夾雜病機的認知。

傳統服藥法


膽礬1錢,防風1錢,獨活1錢,僵蠶1錢,桑皮1錢。
上藥用水一碗,放鍋內,用紙蓋好,蒸一炷香久,取出露一宿。
洗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爛眼煎,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膽礬1錢,防風1錢,獨活1錢,僵蠶1錢,桑皮1錢。 主治:赤紅爛眼。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