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錦鱗膏
JIN LIN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6.00)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3%
脾經 33%
大腸經 33%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錦鱗膏中包含鯽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性味歸經: 鯽魚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其具有健脾利水、和胃止嘔、解毒消腫的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水腫、腹脹、嘔吐等症狀。錦鱗膏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毒、濕疹等症,而鯽魚的健脾利水、解毒消腫功效可以促進創口癒合,消散毒素。
- 藥效協同: 錦鱗膏中其他藥材如黃柏、黃連、金銀花等,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鯽魚與這些藥材搭配使用,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增強藥效。同時,鯽魚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可為人體提供營養,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錦鱗膏主治「小兒軟癤不癒者」。軟癤為中醫外科常見病症,指皮膚局部腫脹化膿、觸之柔軟的瘡癤,多由熱毒壅滯或氣血不暢所致。小兒體質稚嫩,若癤腫反覆發作、久不癒合,可能因正氣不足或餘毒未清。此方以鯽魚皮外貼,意在借助其局部作用,促使癤腫消散或膿液排出,屬古代簡便外治法之一。
組成與治療原理
鯽魚皮:
- 物理特性:魚皮富含膠質,貼敷患處可形成保護層,避免外邪侵襲,同時保持瘡面濕潤,輔助膿液引流。
- 中醫理論:鯽魚性平偏涼,入脾胃經,具利水消腫之效。《本草綱目》載其「治諸瘡腫,塗敷之」。取皮外用,或借其涼潤之性以清局部熱毒,膠黏質地亦有「以皮治皮」之象,促進瘡口癒合。
去鱗用意:
- 鱗片堅硬,不利貼合皮膚,去鱗後魚皮更易緊貼患處,確保藥力滲透。
治療邏輯:
- 軟癤久不癒,多伴氣血瘀滯或膿腐不盡。鯽魚皮貼敷可能通過以下機制起效:
- 引流排膿:膠質吸附膿液,幫助瘡口開放。
- 消腫生肌:局部涼潤緩解熱毒,膠質或能刺激新生組織。
- 軟癤久不癒,多伴氣血瘀滯或膿腐不盡。鯽魚皮貼敷可能通過以下機制起效:
綜論
此方體現中醫「簡、便、廉、驗」的外治理念,以單味藥材取象比類(皮貼皮),結合鯽魚的特性與物理作用,針對小兒軟癤提供一種溫和療法。其功效側重局部處理,適用於癤腫未潰或已潰後久不收口之證,然現代應用需進一步驗證其實際療效。
傳統服藥法
鯽魚(去鱗)。
取皮貼軟癤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錦鱗膏,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組成:鲫魚(去鱗)。 主治:小兒軟癤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