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骨髓丸方劑中加入人參,是基於以下兩個主要原因:
一、補益精血,滋養骨髓: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之效。骨髓為精髓所在,人參能補益精血,使其充盈,進而滋養骨髓,促進骨髓生化,改善骨骼健康。
二、扶正固本,增強體質: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功效,能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機體免疫功能,對於因體虛而導致的骨髓不足、骨骼疾患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人參在骨髓丸方劑中的加入,是為了補益精血,滋養骨髓,扶正固本,增強體質,達到治療骨骼疾患的功效。
骨髓丸方劑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骨髓丸主治骨髓虧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鬚髮早白、面色蒼白等症狀,而熟地黃能滋養腎陰,補益精血,從根本上改善骨髓虧虛的狀況。
- 調和藥性:骨髓丸中往往包含一些溫燥的藥物,如鹿茸、杜仲等,這些藥物雖然能補腎壯陽,但容易燥熱。熟地黃性偏涼潤,加入方中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使藥效更平和,更利於患者服用。
骨髓丸中包含龍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腎固精:龍骨性寒,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固精、止遺止瀉的作用。對於腎氣不足,精關不固所致的遺精、滑精、帶下、腰膝痠軟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 鎮驚安神:龍骨還具有鎮驚安神、斂汗止汗的作用。對於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盜汗、自汗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因此,骨髓丸中加入龍骨,旨在補腎固精、鎮驚安神,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骨髓丸中加入鹿角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精髓,強壯筋骨: 鹿角膠富含膠原蛋白、骨膠原等成分,能補益精髓、滋養肝腎,進而強健筋骨,對於因精血不足、腎氣虧虛導致的骨質疏鬆、腰膝酸軟等症狀具有良好療效。
- 促進骨骼修復,活血化瘀: 鹿角膠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能促進骨折癒合,加速骨骼修復,對於跌打損傷、骨折、骨質增生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骨髓丸中加入冬蟲夏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益精,強壯筋骨: 冬蟲夏草性溫,味甘,入肺、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強壯筋骨之效。骨髓丸主要功效為補益精髓,強健筋骨,而冬蟲夏草的藥性與此相符,可作為方劑中的主要藥材,提升整體療效。
- 改善虛損,增強體質: 冬蟲夏草具有補虛損、益精氣、潤肺止咳、扶正固本等作用,對於因腎精虧虛、氣血不足而導致的筋骨痿軟、腰膝酸軟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加入冬蟲夏草,能增強患者體質,促進骨髓生化,更有效地治療骨髓虧虛所致的疾病。
骨髓丸中加入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精血,強健筋骨:何首烏性微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精血、烏髮黑鬚、強筋骨等功效。骨髓丸旨在滋補肝腎、強健筋骨,何首烏的補益精血作用可為骨髓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進而達到強筋健骨的效果。
- 延緩衰老,促進生長:何首烏具有延緩衰老、促進生長的作用,對於年老體弱或生長發育遲緩者,可有效改善體質,促進骨骼生長。
骨髓丸中加入沙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潤肺,生津止渴: 沙參味甘性涼,入肺、脾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之效。骨髓丸以補益精髓、強壯筋骨為目的,而沙參可緩解因精髓虧虛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喉不適等症狀,為補益精髓提供輔助作用。
- 協調藥性,緩和燥性: 骨髓丸中包含多味藥性偏燥的藥材,如熟地黃、鹿茸等。沙參的性涼,可協調藥性,緩和燥性,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和功效的發揮。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主治功效分析:腰痛
古文出處: 《醫學正傳》| 虞傳
分析內容:
該段古文主要論述了腰痛的脈象、病因及治法。
脈法:
- 尺脈沉,主腰背痛。
- 腰痛時時失精,飲食減少,脈沉滑而遲,為可治之症。
- 腰痛之脈,總體以沉弦為主。
- 沉弦而緊:寒邪所致。
- 沉弦而浮:風邪所致。
- 沉弦而濡細:濕邪所致。
- 沉弦而實:跌打損傷(銼閃)。
- 丹溪進一步補充:
- 沉為滯,弦為虛,提示腰痛多虛實夾雜。
- 澀脈:瘀血。
- 緩脈:濕邪。
- 滑脈、伏脈:痰飲。
- 大脈:腎虛。
病因分析:
丹溪將腰痛的病因歸納為五種:
- 腎虛: 腎主骨生髓,腎虛則腰膝酸軟無力。
- 瘀血: 氣血運行不暢,瘀阻經絡,不通則痛。
- 濕熱: 濕熱下注,阻滯經脈,導致腰痛。
- 銼閃: 跌打損傷,導致經脈受損,氣血瘀滯。
- 痰飲: 痰濕阻滯,氣機不暢,引發腰痛。
治療原理:
- 用藥禁忌: 丹溪強調,腰痛不宜單純使用補氣藥,也不宜峻用寒涼藥。這體現了辨證論治的原則,需要根據具體病因病機來選擇合適的藥物。
- 腎虛腰痛治法: 針對腎虛腰痛,丹溪提出了以杜仲、黃柏、龜板、知母、枸杞子、五味子,並配以豬脊骨髓製成丸劑的治療方法。
- 杜仲、枸杞子、五味子: 補益肝腎。
- 黃柏、知母: 滋陰清熱,防止過度溫補。
- 龜板: 滋陰潛陽,強筋健骨。
- 豬脊骨髓: 以形補形,填補腎精。
方劑分析:
該方劑以補腎為主,兼顧滋陰清熱,達到補而不燥、滋而不膩的效果。對於腎虛兼有陰虛內熱的腰痛,具有較好的療效。體現了中醫補腎壯腰、強筋健骨的治療理念。
總結:
古文從脈象、病因、治法三個方面對腰痛進行了詳細論述,並提出了具體的治療方劑。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強調了針對不同病因病機,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的原則,值得後世醫家學習和借鑒。
傳統服藥法
牛骨髓250克,人參15克,熟地30克,龍骨30克,鹿角膠30克,冬蟲夏草30克,制首烏30克,北沙參30克。
養肝腎,益精血。
上為末,用煮熟的牛骨髓或少許蜂蜜為丸。
每服3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骨髓丸是一味補益氣血、填精補髓的中藥方劑,但是由於其性質比較溫和,所以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孩以及體質虛弱的人群不宜服用。此外,骨髓丸也不宜與其他補益藥物同時服用,以免引起藥物相互作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骨髓丸, 出處:《古今名方》引《錦方匯集》。 組成:牛骨髓250g,人參15g,熟地30g,龍骨30g,鹿角膠30g,冬蟲夏草30g,制首烏30g,北沙參30g。 主治:養肝腎,益精血。主治:白血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