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鮮飲中加入沙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滋陰潤燥: 沙參性微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滋陰潤燥、清肺止咳的功效。五鮮飲常用於治療燥熱傷肺,咳嗽痰少,咽乾口渴等症狀。沙參的滋陰潤燥之效,可緩解燥熱之邪,滋養肺陰,使咳嗽得以緩解。
二、健脾益氣: 沙參同時具備健脾益氣的功效。五鮮飲中常加入其他健脾益氣的藥材,如麥冬、玉竹等。沙參的加入,可進一步增強健脾益氣的效果,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從而改善因脾胃虛弱而引起的各種症狀。
五鮮飲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是基於其 滋陰涼血 的功效。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五鮮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熱病傷陰、津液不足,症狀包括發熱、口渴、煩躁、脈細數等。
生地黃在五鮮飲中起到 清熱涼血、滋陰生津 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配合,可以有效地 緩解熱病症狀,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五鮮飲中包含蘆根,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暑: 蘆根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除煩止渴、利尿通淋的功效。夏季炎熱,易導致暑熱入體,出現口渴、煩躁、小便不利等症狀,蘆根能有效清熱解暑,緩解上述不適。
- 利水消腫: 蘆根具有利尿作用,可促進體內多餘水分排出,有助於消除水腫。五鮮飲中其他藥材如冬瓜、西瓜等也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蘆根的加入可增強利水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五鮮飲中加入白茅根,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的功效。白茅根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能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對於熱病煩渴、小便不利、血熱妄行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此外,白茅根富含鉀、鈣、鎂等礦物質,能調節體內水分平衡,有助於排泄體內毒素,降低血壓,改善心血管功能,對於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有幫助。
五鮮飲中加入甘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生津: 甘蔗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五鮮飲多用於暑熱傷津、口乾舌燥、發熱咳嗽等症,甘蔗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起到清熱解暑、生津潤燥的作用。
- 和胃降逆: 甘蔗性寒,亦有和胃降逆的作用。五鮮飲常加入其他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藥材,如茅根、西瓜翠衣等,而甘蔗的加入可以平衡藥性,避免寒涼過度,同時幫助胃氣下降,減少嘔吐等不適。
主治功效
五鮮飲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籍《喉科集腋》的記載,五鮮飲主治爛喉痧,症見舌絳而乾,脈弦數大。
治療原理分析:
五鮮飲由沙參、生地黃、蘆根、白茅根、甘蔗五味藥物組成,其治療爛喉痧的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清熱解毒: 爛喉痧屬於溫熱病範疇,邪熱熾盛,燔灼咽喉,導致喉部腐爛。方中蘆根、白茅根、甘蔗均有清熱解毒之功,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咽喉紅腫疼痛的症狀。
滋陰降火: 爛喉痧患者舌絳而乾,提示熱邪傷津,陰液虧虛。沙參、生地黃皆為滋陰要藥,沙參能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生地黃能滋養肝腎、涼血止血。二者合用,可以有效補充體內陰液,滋陰降火,使咽喉得到濡養,促進腐爛組織的修復。
涼血活血: 舌絳也提示血分有熱,生地黃具有涼血止血之功,能改善血熱壅滯的狀態。
綜合調理: 五味藥物相互配合,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滋陰降火,兼顧了標本,使邪熱得清,陰液得復,從而達到治療爛喉痧的目的。
與其他方劑的聯合應用:
根據原文記載,五鮮飲在應用時還可根據具體病情與其他方劑聯合使用:
- 痧隱而喉腐不甚者,可與葛根湯並服: 葛根湯具有解肌發表、生津舒經的作用,與五鮮飲同用,可以增強解表透邪之力,有利於痧毒的透發,適用於痧毒內陷不深、喉腐不嚴重的患者。
- 痧隱而喉爛者,可與犀豉齊進: 犀豉湯由犀角、淡豆豉組成,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其中犀角更是清心涼血解毒的要藥。與五鮮飲同用,可以增強清熱解毒之力,適用於痧毒內陷較深、喉部腐爛嚴重的患者。
總結:
五鮮飲通過清熱解毒、滋陰降火、涼血活血等作用,有效治療爛喉痧,特別是針對舌絳而乾、脈弦數大的患者。在臨床應用中,還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靈活地與葛根湯或犀豉湯聯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鮮沙參、鮮生地、蘆根、茅根、甘蔗汁。
痧隱而喉腐不甚,可與葛根湯並服;痧隱而喉爛甚,可與犀豉飲煎服。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鮮飲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五鮮飲, 出處:《衛生鴻寶》卷四。 組成:鮮沙參、鮮生地、蘆根、茅根、甘蔗汁。 主治:爛喉痧,舌絳而乾,脈弦數大。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