莨菪煎

LANG DANG JI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偏寒 (0.5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3%
肝經 16%
心經 16%
肺經 16%
脾經 16%
胃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莨菪煎」方劑中包含「莨菪」,主要原因如下:

  1. 主治功效: 莨菪為茄科植物,其根部具有解痙、止痛、鎮靜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腹痛、風濕痛、哮喘等症。
  2. 藥性特點: 莨菪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善於散寒止痛,且能疏通經絡,故常與其他藥材配伍,治療寒邪凝滯、氣血不通之症。

因此,莨菪煎中加入莨菪,正是利用其藥性,以達治療疾病之目的。

莨菪煎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藥性: 莨菪煎以莨菪為君藥,其性寒涼,具有一定毒性。生薑性溫,味辛,可溫中散寒,解毒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傷胃。
  2. 增強療效: 生薑能發汗解表,促進藥物吸收,配合莨菪,更有效地達到止痛、解痙、鎮靜的效果。此外,生薑還能和解藥性,減少藥物副作用,提高療效安全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莨菪煎」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病症

根據古籍記載,「莨菪煎」主要用於治療 腸風下血

治療原理

「莨菪煎」的藥物組成包括:

  • 莨菪
  • 生薑

從古文記載中,我們可以推測其治療原理:

  1. 莨菪:為主藥,古籍中雖對其藥性有不同看法,但多處提到其治療腸風的功效,且《證類本草》中引述《史記·淳于意傳》以「浪蕩藥」下乳,推測其具有活血、通經、行氣之效,可能對腸風下血所造成的血瘀、氣滯有所幫助。
  2. 生薑:具溫中散寒、健脾止嘔等功效,能輔助改善消化功能,推測其在此方劑中扮演輔助角色,可能用以緩和莨菪的藥性。
  3. :作為溶劑,並有助於藥效發揮,中醫認為酒具有溫通血脈、行藥勢的作用。古文亦提及以酒送服。

「莨菪煎」以莨菪為主,搭配生薑與酒,並以文火煎熬成丸,可推測是透過溫通、活血、行氣等方式來改善腸風下血的症狀。 古文皆描述了相似的煎煮及服用方法,並強調火候控制。火候過急會使藥焦失效,說明炮製過程的重要性。 古文亦提及《小品》中的一個治療癲狂方,成分也包括莨菪,但該方與「莨菪煎」不同,兩者主治的病症也完全不同。 總而言之,「莨菪煎」的治療原理應為:藉由莨菪可能具備的活血、行氣等功效,搭配生薑的溫中作用,透過酒的輔助,來改善腸風下血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莨菪實1升(曬乾,搗篩),生薑半斤(取汁)。
二物相合,於銀鍋中更以無灰酒2升投之,上火煎如稠餳,即旋投酒,度用酒可及5升即止,慢火煎令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若丸時粘手,則以菟絲粉襯膈之,火候忌緊,藥焦則失力也。每旦服3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莨菪煎, 出處:《證類本草》卷十引《箧中方》。 組成:莨菪實1升(曬乾,搗篩),生薑半斤(取汁)。 主治:腸風下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