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救主丹

太乙救主丹

TAI YI JIU ZHU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點點經》卷四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寒 (0.7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8%
肺經 25%
肝經 13%
脾經 11%
腎經 11%
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太乙救主丹方劑中加入豬心,其目的在於補益心氣,改善心臟功能。

豬心性味甘平,入心經,具有益心氣、養心血、補心陰、安神定志之功效。古人認為,心主血脈,為神明之府,而豬心與人心的形狀相似,故可入藥補心。

太乙救主丹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心氣虛弱、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面色蒼白等症狀,加入豬心有助於補益心氣,改善心臟功能,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太乙救主丹方中加入金箔,源於古人對金屬的崇拜與藥理上的理解。

其一,金屬五行屬金,金能克木,古人認為金箔能制約肝木,達到清熱解毒、平肝熄風之效。

其二,金箔具有較強的吸附性和抗氧化性,能吸附體內毒素,延緩衰老,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

此外,金箔還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和利用,並能增強藥效,提升治療效果。

太乙救主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硃砂。硃砂,即辰砂,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具有潤心安神的功效。中醫認為,硃砂入心、肝經,能夠清心火、安神志,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此外,硃砂亦被用於治療中風、癲癇等病症,因此在太乙救主丹中,其精神安定的特性尤為重要。

太乙救主丹一般用於治療因心火旺盛所引起的各種病症,尤其是伴隨焦慮和煩躁的情況。而硃砂的添加,不僅加強了方劑的安神效果,也使整體的療效得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硃砂含有重金屬,使用時必須注意劑量,以免造成中毒。因此,太乙救主丹在使用時,應依醫師指示,謹慎對待,尤其是長期服用時,更應加以注意。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太乙救主丹」主治「心病怔忡」,即心神不寧、驚悸不安之症。古代醫家認為,此症多因心血不足、心火亢盛或痰擾心神所致,表現為心悸、胸悶、恍惚易驚等。方中以豬心、金箔、辰砂等重鎮安神之品為核心,佐以蓮子、龍眼肉養心健脾,川連清心瀉火,共奏定驚安神、養血寧心之效。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君藥:豬心、金箔、辰砂

  • 牙豬心(豬心):「以形補形」,中醫取象比類認為豬心可補養心血,安定心神。豬血焙乾研末,取其「血肉有情之品」滋養之性,直補心體。
  • 金箔:質重沉降,古法多用於鎮驚安神,借其金性肅降以平心火浮越。
  • 真辰砂(朱砂):入心經,重鎮安神,《本草綱目》謂其「鎮心辟邪」,適用於心神不定、驚悸失眠,然其性寒,兼能清心火。

2. 臣藥:建蓮、龍眼肉

  • 建蓮(去心):蓮子甘平,健脾養心,益腎固精,既可輔助安神,又能防重鎮藥傷胃。
  • 龍眼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與蓮子協同增強滋養之力,針對怔忡之虛象。

3. 佐藥:川連

  • 川連(黃連):苦寒清心火,防治心火亢盛擾神,與朱砂配伍增強瀉火安神之效。

4. 製法與服用

  • 以龍眼肉、川連煮汁為丸,既助黏合,又引藥入心。粟米大丸型便於漸進調理。「早晨開水送下」順應陽氣升發之時,助藥力上達心神。

邏輯推論與功效機制

此方結構體現「鎮靜安神為主,養心清火為輔」的治則:

  • 重鎮以定驚:金箔、朱砂質重,直接沉降浮越之心神。
  • 補養以固本:豬心、蓮子、龍眼肉補心血、健脾土(培土生火),從本論治怔忡之虛。
  • 清火以除擾:川連瀉火,防心火內熾,與重鎮藥共成標本兼顧之局。
    全方適用於心虛挾火、神志不寧之證,通過「鎮、養、清」三法並行,恢復心神安定。

(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中醫理論,未涉及現代藥理與安全性討論。)

傳統服藥法


牙豬心(刮開流出內血,顙竹刀切片,文武火焙乾,研末)10個,金箔紙1000張,真辰砂1錢5分。
上為末,用建蓮(去心,研末)1兩,龍眼肉1兩,川連5分,煮汁為丸,如粟米大。
每服2錢,早晨開水送下。十日內大有功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太乙救主丹, 出處:《點點經》卷四。 組成:牙豬心(刮開流出內血,颡竹刀切片,文武火焙乾,研末)10個,金箔紙1000張,真辰砂1錢5分。 主治:心病怔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