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塗方
ZI TAN TU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三六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偏寒 (0.62)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肺經 19%
胃經 19%
三焦經 8%
肝經 8%
腎經 8%
小腸經 8%
大腸經 8%
脾經
肺經
胃經
三焦經
肝經
腎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紫檀塗方中加入檀香,乃因其藥性與功效與方劑主旨相符。
檀香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安神定志之效。其香氣濃鬱,可提振精神,舒緩情緒,對於外傷引起的疼痛及內傷所致的氣滯、血瘀、心神不安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紫檀塗方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外傷感染等症,檀香的藥性可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並能殺菌消炎,有助於傷口癒合。同時,檀香的安神定志作用也能減輕患者的疼痛和焦慮,促進傷口恢復。
紫檀塗方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腫止痛: 芒硝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其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的療效,有助於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引藥入膚: 芒硝具有引藥入膚的功效,能促進其他藥物滲透至患處,發揮更佳的療效。紫檀塗方中其他藥材多具清熱解毒、消炎止癢之效,而芒硝則可以促進這些藥材的吸收,提高其療效,達到更理想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紫檀塗方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風毒腫。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紫檀塗方主治風毒腫,其症狀為:風毒攻肌肉,皮膚浮腫,或在腳,或在手。
方劑組成包含:
- 紫檀香(二兩,銼):在本方中,紫檀香應當是指檀香。檀香具有溫肺化痰、止咳定喘的功效,但此處應是取其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之效。
- 芒硝(半兩):芒硝具有瀉下通便、消腫利尿的功效。外用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使用方法為水磨取濃汁外塗患處。
綜合分析:
紫檀塗方以檀香和芒硝二味藥組成,以水磨外塗的方式治療風毒腫。方中檀香行氣活血,消腫止痛;芒硝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二藥合用,共奏行氣活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從而達到治療風毒腫的目的。
此外,《聖濟總錄》中還提供了其他治療風毒腫或風腫的外治方,例如:
- 桑枝湯洗方:以桑枝、槐枝煎湯淋洗患處,利用桑枝祛風濕,利關節,槐枝祛風燥濕,清熱涼血的功效,達到祛風除濕,清熱消腫的目的。
- 芎藭湯洗方:以芎藭、苦參煎湯淋洗患處,利用芎藭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達到活血祛風,清熱燥濕的效果。
- 蠶砂熨方:以晚蠶砂和食鹽炒熱後布裹熨敷患處,利用蠶砂祛風除濕,活血通經,食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達到祛風除濕,活血消腫的目的。
- 杏仁膏方:以杏仁燒後研磨,與駝脂製成膏狀外敷患處,並以點燭遙炙。杏仁在此應是取其溫肺散寒的作用,而點燭遙炙則能增強溫熱通經、消腫散結的效果。
- 蒴藋煎方:以蒴藋根煎湯。蒴藋根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消腫的功效。
這些方劑均針對風毒腫或風腫而設,且均為外治法,其治療思路與紫檀塗方有相通之處,均體現了中醫外治法在治療腫痛類疾病中的應用。
傳統服藥法
紫檀香2兩(銼),芒消半兩。
上藥水磨。
每用濃者3合,塗腫處,乾即易。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紫檀塗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六。 組成:紫檀香2兩(銼),芒消半兩。 主治:風毒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