蒟醬湯
JU JI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熱性指數
3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8.0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1%
胃經 31%
腎經 18%
膀胱經 18%
脾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蒟醬湯中添加高良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 蒟醬性寒,容易造成胃寒,而高良薑性溫,可溫中散寒,緩解蒟醬的寒性,避免其對胃部的刺激,達到和胃止嘔的效果。
- 增進香氣,提升口感: 高良薑具有獨特的辛香氣味,可以提升蒟醬湯的香氣,使湯品更為鮮美,同時也能掩蓋蒟醬的苦味,改善口感,使人更容易接受。
蒟醬湯中加入蓽澄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蓽澄茄性溫,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蒟醬湯通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蓽澄茄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疼痛,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 行氣消積,化濕除濁:蓽澄茄亦能行氣消積、化濕除濁,對於因濕濁阻滯所致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亦有改善作用。蒟醬湯中常配伍其他具有化濕健脾功效的藥材,蓽澄茄的加入更能加強化濕除濁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蒟醬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的記載,蒟醬湯主治「中焦有寒,陰凝胃口,哕噫不止」。
主治功效分析:
蒟醬湯主治中焦寒凝所致的呃逆(哕噫)。中焦指脾胃,寒邪侵襲脾胃,導致陽氣被遏,胃失和降,氣機上逆,故出現呃逆不止的症狀。
治療原理:
方中僅兩味藥:高良薑和蓇澄茄。
- 高良薑: 性味辛、熱。歸脾、胃經。具有散寒止痛、溫胃止嘔的功效。在此方中主要發揮溫中散寒的作用,祛除中焦寒邪,恢復脾胃陽氣。
- 蓇澄茄: 雖然古文未提及蓇澄茄的性味歸經,但其功效為調氣和血、解熱鎮痛,推測其性味可能偏溫,歸脾胃經。在此方中可能協同高良薑溫中散寒,並可調和氣機,緩解胃氣上逆,有助於止呃逆。
綜合分析:
蒟醬湯藥味精簡,配伍嚴謹。高良薑與蓇澄茄相伍,溫中散寒之力增強,可有效驅散中焦寒邪,溫通胃陽,調暢氣機,從而使胃氣和降,呃逆自止。本方以溫陽散寒為主要治療原則,針對中焦虛寒所致的呃逆有較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蒟醬2兩,高良薑3分,蓽澄茄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入苦酒數滴,熱呷。以知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下垂噯氣
相同名稱方劑
蒟醬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組成:蒟醬2兩,高良薑3分,蓽澄茄半兩。 主治:中焦有寒,陰凝胃口,噦噫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